Page 78 - 《橡塑技术与装备》2023年2期
P. 78

橡塑技术与装备                                          CHINA RUBBER/PLASTICS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电开关检测到胎筒,停止判断一下后继续往前传递。                           整个装胎筒循环。
                                                               3.3.2 自动卸胎
                                                                  (1)成型后的胎胚,通过传递环将胎胚从成型鼓
                                                               取下,并且自动拨转胎胚滚动到胎胚称重辊道。
                                                                  (2)胎胚称重辊道的物料检测开关触发,对胎胚
                                                               进行称重并上传信息。
                                                                  (3)称重完成后,胎胚称重辊道底部的电动滚筒
                                                               驱动,将立着的胎坯翻倒放平,并自动向后传送。
                                                                  (4)胎胚过渡输送物料检测开关检测到胎胚时,
                                                               电动滚筒启动,接取胎胚并进行往后传递。
                             图 6 开关位置图                            (5)胎胚输送装置头部的物料检测开关检测到胎
                                                               胚,则输送带开始运转,自动运行模式下每次输送带
                 此处有两组物流检测开关,目的时为了避免两胎
                                                               运转 1.2  m,使胎胚均匀的分布在输送线上,可以储
             筒距离过小,对翻转装置造成影响,在两段输送带中
                                                               存 6~7 条胎胚。
             间的前后 1  m 位置布置 2 处检测开关,当两处检测开
                                                                  (6)当胎胚输送装置末端的物料检测开关开关检
             关均检测到有物料时则说明两胎筒距离过小,则电磁
                                                               测到胎胚时,输送带不再运转,由一段操作工或辅助
             离合器脱开,后段输送失去动力停止,前段输送继续
                                                               人员打手动模式,一次性人工搬卸到胎胚车上,完成
             传动完成翻转动作,两胎筒间隔≥ 1  m 时,离合器重
                                                               最终的卸胎。
             新吸合,继续实现前后两段输送的同步传动。
                (4)胎筒继续传递到胎筒翻转位。
                                                               4 结束语
                (5)翻转装置处光电开关检测到胎筒后,气缸驱
                                                                   智能半钢二段成型机是基于  PUD2  智能半钢一次
             动实现胎筒的 90° 翻转。
                                                               法成型机平台开发的,之所  以称之为 “ 智能 ”,是因
                (6)翻转装置气缸磁性开关到位检测,即完成
                                                               为用机器人替代了二段专职操作工,同时解决了带束
             90° 旋转后,电动滚筒驱动胎筒以 4.9~49  m/min 的速
                                                               鼓  侧的自动定长、贴合问题和成型鼓侧的自动卸胎称
             度旋转,进行扫描条码和定位接头角度。
                                                               重问题。  “ 自动上胎筒输送线 ” 的研制是二次法成型
                (7)当动态扫描器扫描到条形码时,胎筒停止转
                                                               机智能化的一个全新的突破。是  机器人上胎筒的重要
             动,并指令机器人进行胎筒夹持准备。
                                                               组成部分,输送线连续可靠的提供胎筒,是实现机器
                (8)机器人工装(胎筒夹持装置)从胎筒正下方
                                                               人替代  人的关键。此输送线(含机器人)对于成型机
             外侧,平行于胎筒方向进入,准备接取胎筒(X 方向)。
                                                               整体来说尽管是辅助设备,但是却  是智能二次法成型
                (9)当第一组对射开关检测到胎筒边缘时,机器
                                                               机的核心和纽带。  本文介绍的输送线的各组成部套均
             人工装开始垂直向上运动(Y 方向)托起胎筒。
                                                               具有结构简单、功能稳定、使用可靠、成  本较低的特
                (10)当垂直向上运动时,胎筒碰触到机器人工
                                                               点,例如胎筒翻转定中、电动滚筒驱动扫描定位、胎
             装托板上的接近开关,气缸驱动抱臂夹紧胎筒,完成
                                                               胚翻转等有效解 决了胎筒的传递、定中、翻转、扫描、
             自动取胎筒。
                                                               抓取、定位等一系列问题,目前设备在客户现场运行
                (11)机器人继续延 Y 轴上升托起并夹紧胎筒后
                                                               稳定,各组成部套已经得到长时间的验证,并得到用
             回到常驻位等待。
                                                               户的充分肯定。
                (12)机器人自动将胎筒装入二段 PU 鼓上,完成


             Second stage building machine automatic upper tire tube conveyor line
                          of intelligent semi-steel two-stage building machine

                                    Zhao Yangang, Qin Yinfeng, Yao Liangliang, Pu Zhidong


                                                                                                         2
             ·30·                                                                              第 49 卷  第 期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