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4 - 《橡塑技术与装备》2023年1期
P. 84
橡塑技术与装备 CHINA RUBBER/PLASTICS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图 4 生胎的表面照片
图 7 实鼓轮胎胎侧相位波形的 FFT 计算结果
结构的变更可以优化,但是表面凹凸实鼓的问题是否
短杆间隔分布,单侧长杆 30 根,短杆 30 根 ;左右位
只有反包杆这一个诱因,需要重新进行探讨。
置一致(如图 8),所以有很大程度上可以怀疑此 30
次成分是因为反包杆的原因造成的。
1 凹凸其他诱因分析
1.1 实鼓轮胎的检测
为了收集轮胎实际表面的凹凸情况,并且能将此
现象数字化,对实鼓轮胎的胎侧位置的凹凸使用相位
检测仪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如图 5,图 6 所示。
图 8 单侧机械反包成型鼓
为了确定成因 ,首先对硫化前的完成品生胎在成
型机上使用相位仪,对实鼓严重的相对应位置进行测
量:
图 5 胎肩位置检测结果
以下为相位仪采样条件 :
(1)生胎旋转速度 : 5 rpm ;
(2)采样速度 : 100 点 / 分。
采样结果见表 1。
可以从表 1 的波形中发现发现了在机械反包杆反
包后,生胎的胎侧上随即出现了规律性的凹凸,结合
生胎的外观(参照图 4),可以判断在硫化之前,30
次成分已经形成。利用表 1 中所得到的波形,进行了
图 6 胎圈位置检测结果
傅里叶计算后得出 :
从上图可以看出周向上出现了一定的规律性的起 考虑如果单纯是胎侧在反包过程中导致的厚度差
伏,且在胎圈位置上这种规律性的起伏现象会更加明 异,后续的硫化中过程中因为有橡胶的流动,应该对
显。为了找到这种起伏的周期规律,对图 6 的原始波 于此差异有一定的补偿,但是对比硫化前后 30 次成分
形使用傅里叶计算(FFT)以快速区分出原始波形的 的大小来看,整个硫化过程影响很小(对比表 2 和图
周期性区间,通过计算发现在 30 次周期内出现了异常 7),这就非常让人怀疑还有其他的原因会导致此类凹
的峰值如见图 7 所示。 凸的发生。
1.2 30 次波形的成因探讨 因此,计划重新对反包前的生胎进行表面的相位
目前该文使用的机械反包式成型机的反包杆为长 测量(即相位检测点在充气状态下的胎体钢丝帘布上
1
·36· 第 49 卷 第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