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1 - 《橡塑技术与装备》2023年2期
P. 121

产品与设计                                          聂恒 等·基于 Moldflow 和全因子实验设计的翘曲变形优化


                                                                  2.5 结果讨论
                                                                      表 2 显示不同的工艺条件下,产品不同的变形大
                                                                  小,根据不同因子的 pareto 图 7 显示,影响变形的显
                                                                  著因子包括模具温度,熔体温度,保压压力,保压时间,
                                                                  且包含交互作用,保压压力与保压时间(CD)有交互
                                                                  作用,熔体温度与保压时间(BD)交互,模具温度与
                                                                  熔体温度(AB)交互,模具温度与保压时间(AD)交互,
                             图 5 最佳浇口位置结果                         模具温度与保压压力(AC)交互。如主效应图 8 所示,
                                                                  随着模具温度升高,变形增大。熔体温度升高,变形
                合都至少要进行一次实验,由于包含了所有组合,全
                                                                  增大。保压压力,保压时间增大,变形变小。如交互
                因子实验所需的实验总次数会很多,优点是可以估计
                                                                  作用图 9 显示,当熔体温度为 260 ℃时,模具温度升高,
                所有的主效应和各阶交互作用            [4] , 针对本文产品,首先
                                                                  变形增加,在 230  ℃时,变形影响不大。在保压压力
                根据工程经验,判断影响变形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本
                                                                  为 60  MPa 时,模具温度升高,变形增加。当保压时
                文产品中,由于在产品设计初期,没有水路,不考虑
                                                                  间为 5  s 时,随着熔体温度升高,变形增加。当保压
                动定模具温度的差异对其变形的影响,选取的主要因
                                                                  时间为 15  s 时,随着熔体温度升高,变形减小。为了
                素为模具温度,熔体温度,保压压力,保压时间。然
                                                                  选取最小变形值,利用 minitab 中的响应优化器功能,
                后确定不同因素的工艺范围,模具温度 60~80  ℃,熔
                                                                  如下图 10 所示,得到结果如图 11 所示。
                体温度 230~260 ℃,保压压力 25~60 MPa,保压时间
                                                                                      表 2 不同工艺变形值             mm
                5~15  s。利用 Minitab 中,全因子实验设计工具,设                                       变形
                计出实验设计方案,见下表 1。                                            工艺 1                    4.28
                                                                           工艺 2                    12.4
                               表 1 工艺参数范围                                  工艺 3                    7.04
                标准        中心        模具温 熔体温 保压压力 /      保压时                工艺 4                   12.59
                    运行序        区组
                 序         点        度 /℃  度 /℃   MPa     间 /s              工艺 5                   11.15
                 16  工艺 1   1   1    60    260    60     15                工艺 6                    7.1
                 2  工艺 2    1   1    60    230    25      5                工艺 7                   13.84
                 11  工艺 3   1   1    30    260    25     15                工艺 8                    7.39
                 1  工艺 4    1   1    30    230    25      5                工艺 9                    3.22
                 7  工艺 5    1   1    30    260    60      5                工艺 10                   4.8
                 10  工艺 6   1   1    60    230    25     15                工艺 11                   4.02
                 4  工艺 7    1   1    60    260    25      5                工艺 12                  12.99
                 12  工艺 8   1   1    60    260    25     15                工艺 13                  10.54
                 15  工艺 9   1   1    30    260    60     15                工艺 14                   7.83
                 13  工艺 10  1   1    30    230    60     15                工艺 15                  14.26
                 14  工艺 11  1   1    60    230    60     15                工艺 16                   8.05
                 3  工艺 12   1   1    30    260    25      5                工艺 17                  12.07
                 5  工艺 13   1   1    30    230    60      5
                 9  工艺 14   1   1    30    230    25     15
                 8  工艺 15   1   1    60    260    60      5
                 17  工艺 16  0   1    45    245   42.5    10
                 6  工艺 17   1   1    60    230    60      5

                    且为了更准确的模拟实际检具测量状态,在模流
                中按照实际产品的检测定位增加固定约束,为 3 个 Z,
                1 个 Y,2 个 X,如下图 6 所示。







                                 图 6 定位点图
                                                                              图 7 不同因素 pareto 图



                      年
                2023     第   49 卷                                                                      ·67·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