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 - 《橡塑技术与装备》2017年16期(8月塑料)
P. 27
专家讲座 洪慎章·注塑工艺及模具设计
(5) 防止塑件翘曲变形 在流程较长或需开设两 环与主流道浇口套分开设计的。主流道浇口套的形式
个以上浇口时更应注意这一点。 见图 104。
(6) 合理设计冷料穴或溢料槽 冷料穴或溢料槽
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塑件的质量。
(7) 浇注系统的断面积和长度 除满足以上各点
外,浇注系统的断面积和长度应尽量取小值,以减少
浇注系统占用的塑料量,从而减少回收料。 (a) 小圆形 (b) 平面形 (c) 凸面形
5.3.2 浇注系统的设计
5.3.2.1 主流道
主流道是连接注塑机的喷嘴与分流道的 — 段通
道,通常和注塑机的喷嘴在同一轴线上,断面为圆形 ,
(d) 大锥形 (e) 大圆形 (f) 圆锥形
带有一定的锥度,主流道设计见图 103。
1— 定模座板 ; 2— 主流道浇口套 ; 3— 定位圈
图 104 主流道浇口套形式
5.3.2.2 分流道设计
分流道是主流道与浇口之间的通道, — 般开设在
分型面上,起分流和转向的作用。多型腔的模具 — 定
设置分流道。单腔模成型大型塑件,若使用多浇口进
料也需设置分流道。
1— 浇口套 ; 2— 注塑机喷嘴 (1) 分流道的长度和断面尺寸 分流道的长度取
图 103 主流道设计 决于模具型腔的总体布置方案和浇口位置,从输送熔
主流道的设计要点如下 : 体时的减少压力损失、热量损失和减少浇道凝料的要
求出发,应力求缩短 。
(1) 为便于从主流道中拉出浇注系统的凝料,以
分流道的断面尺寸应根据塑件的成型体积、塑件
及考虑塑料熔体的膨胀,主流道设计成圆锥形。其锥
壁厚、塑件形状、所用塑料的工艺性能、注射速率和
角 ɑ 为 2~4º,对流动性差的塑料,也可取 3~6º,过大
分流道的长度等因素来确定。对于壁厚小于 3 mm,
会造成流速减慢,易成涡流。内壁表面粗糙度 R a 为
质量在 200 g 以下的塑件,可用下述经验公式确定分
0.63 μm。
流道的直径 :
(2)主流道大端呈圆角,其半径常取 r=l~3 mm, 4
D=0.2654 W L (28)
以减小料流转向过渡时的阻力。
式中 : W——流经分流道的塑料量,g ;
(3)在保证塑件成型良好的情况下,主流道的长
L——分流道长度,mm ;
度尽量短,否则将会使主流道的凝料增多,且增加压
D——分流道直径,mm。
力损失, 使塑料熔体降温过多而影响注塑成型。
对于黏度较大的塑料,按上式算出的 D 值乘以
(4)为了使熔融塑料从喷嘴完全进入主流道而不
1.20~1.25 的系数。表 37 列出了常用塑料注塑件分流
溢出,应使主流道与注塑机的喷嘴紧密对接。主流道
道断面尺寸推荐范围。
对接处设计成半球形凹坑,其半径 R 2 =R 1 +(1~2)mm,
(2)分流道的断面形状 常用的分流道断面形状
其小端直径 D=d+(0.5~1)mm,凹坑深度常取 3~4
有圆形、矩形、梯形、U 字形和六角形等。要减少流
mm。
道内的压力损失,希望流道的断面面积大、表面积小,
(5) 由于主流道要与高温的塑料熔体和喷嘴反复
以减少传热损失。因此,可用流道的断面面积与周长
接触和碰撞,所以主流道部分常设计成可拆卸的主流
的比值来表示流道的效率。分流道的断面形状和效
道浇口套,以便选用优质钢材单独加工和热处理。 如
率见图 105。其中圆形断面的效率最高 ( 即比表面最
其大端兼作定位环,则圆盘凸出定模端面的长度为
小 )。由于正方形流道凝料脱模困难,实际使用侧面具
5~10 mm ( 参见注塑机模板尺寸 ),也常有将模具定位
有斜长为 5~10º 的梯形流道。若梯形的上底为 D,下
年
2017 第 43 卷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