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5 - 《橡塑技术与装备》2020年1期(1月上半月橡胶)
P. 105
测试与分析 杜伟 等·MPU/NBR 与 MPU/EPDM 共硫化匹配性的比较
图 3 MPU/NBR 共混比对应力 - 应变关系曲线的影响 图 6 热氧老化前后 MPU/EPDM 共混胶的拉断强度
程度上反应橡胶的交联程度,滞后角越小,则交联程
度越大。在图 7 中,
图 4 MPU/EPDM 共混比对应力 - 应变关系曲线的影响
图 7 不同 MPU/NBR 共混比下滞后角随温度的变化
MPU/NBR 共混时,由于 20 份 NBR 的加入出
现了 1# 到 2# 滞后角突增的现象,且增幅较大(见图
中箭头),这也说明了橡胶整体交联程度下降。而后
2~6# 随着 NBR 份数的增加滞后角又逐渐下降,橡胶
整体交联程度逐渐变大。
如图 8 所示,MPU/EPDM 的共混中,80/20 配比
的滞后角突增现象基本没有,呈现出规律的均匀下降
趋势,随着并用比的变化,共混胶从 MPU 向 EPDM
逐渐过渡。这也说明 EPDM 相的加入基本没有影响
MPU 相的硫化。
图 5 热氧老化前后 MPU/NBR 共混胶的拉断强度
3 结论
在动态力学性能中,滞后角反应了橡胶在动态形
(1)通过五个方面(分别是硫化特性曲线、拉
变过程中的不可逆形变,所以滞后角的高低可以一定
年
2021 第 47 卷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