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8 - 《橡塑技术与装备》2020年17期(9月上半月橡胶)
P. 98

橡塑技术与装备(橡胶)                              CHINA RUBBER/PLASTICS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RUBBER)

             A、B、C 炭黑 N234 生产胎面胶压出胎面的气孔率。                      表 7 不同白炭黑胎面胶生产胎面部件的气孔率检测结果
                   表 3 不同供应商炭黑 N234 理化分析结果                             样品编号                   气孔率 /%
                                                                                                5.5
                                                                          D
                     检测项目             指标      A    B   C                  E                     3.0
                      灰分 /%           ≤ 0.7  0.4  0.2  0.6                F                     2.1
                   105 ℃加热减量          ≤ 2.5  0.4  0.3  0.2
                 300% 定伸应力 /MPa      -1.3~1.1  0.6  -0.6  -0.4
                      吸碘值            114~126  117  115  115        通过测试结果可以看出,使用易分散白炭黑(E)
                    DBP( 吸油值 )       119~131  122  124  120    和高分散白炭黑(F)的气孔率明显低于普通白炭黑
                 CDBP( 压缩吸油值 )       94~110  99   100  96
                N2SA( 氮吸附比表面积 )      112~126  118  113  113   (D),这与白炭黑在胶料中的分散程度及硅烷化反应
              STSA( 统计吸附层厚度表面积 ) 105~119 111.8    109  107     程度相关,易分散白炭黑(E)和高分散白炭黑(F)
                   TINT( 着色强度)       115~131  121  120  119
                                                               较普通白炭黑(D)更易在橡胶中分散,可以获得较
             表 4 不同供应商炭黑 N234 胎面胶生产胎面部件的气孔                     高的分散度及硅烷化反应,本观点可以通过测试胶料
                               率检测结果
                                                               的佩恩效应来进一步验证。
                     样品编号                   气孔率 /%
                        A                     4.8              2.3 炭黑分散度的影响
                        B                     3.2
                        C                     3.2                  其他条件保持一致,通过调整密炼工艺,提高胶
                                                               料的炭黑分散性进行验证,表 8 列出了工艺改善前后
                 通过检测结果可以看出,供应商 A 的炭黑具有较
                                                               的炭黑分散测试结果,表 9 列出了炭黑分散工艺改善
             高的氮吸附比表面积及统计吸附层厚度表面积,在相
                                                               前后的气孔率测试情况。
             同的混炼工艺条件下,橡胶吃入 A 炭黑的程度小于 B、
                                                                    表 8 密炼工艺改善前后的炭黑分散检测结果
             C,同时对水分等小分子物质的吸附能力较强,吸附                            炭黑分散测试结果            原工艺            改善后
                                                                      X              5.9            6.9
             更多的水分等小分子物质,在压出时,由于挤出塑化
                                                                      Y              9.2            9.8
             和高温使胶料中的水分等小分子等物质释放出来,进                                  Z             74.6            85.4
                                                                    白色区域             8.9            5.1
             而导致胎面的气孔率大。
                                                                    分散度             91.9            91.4
                 通过对比 ABC 炭黑在恒温恒湿箱调节后的加热
                                                                   表 9 密炼工艺改善前后胎面胶生产胎面部件的
             减量测试,可以进一步证明本观点,数据见表 5。
                                                                                气孔率检测结果
              表 5 N234 炭黑对比(23 ℃时不同湿度下的加热减量)
                                                                         区分                   气孔率 /%
               样品标号       40% 湿度 /%  60% 湿度 /%  80% 湿度 /%               改善前                     4.7
                  A         1.14%      2.60%       3.59%                改善后                     3.2
                  B         0.74%      1.30%       1.83%
                  C         0.58%      1.20%       1.75%           通过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改善后胶料的炭黑分散
                 试验条件 :先对 ABC 炭黑在 125  ℃下烘 2  h,使              程度较改善有明显提升,改善后的胎面胶压出胎面的
             得这三种炭黑获得一致的加热减量初始值,然后在在                           气孔率明显小于改善前的气孔率,可见提升胶料的炭
             不同湿度下对炭黑进行调节,调节时间 16  h,在调节                       黑分散程度可以降低压出胎面气孔率。
             之后进行测试。                                           2.4 停放时间的影响
             2.2 白炭黑品种对气孔率的影响                                      其他条件保持一致,在不同停放时间下对胎面胶
                 其他条件保持一致,分别使用普通白炭黑(D),                        生产的胎面部件验证气孔率,结果如表 10 所示。
             易分散白炭黑(E),以及高分散白炭黑(F)进行验证,                             表 10 不同停放时间胎面胶生产胎面部件的
                                                                                气孔率检测结果
             表 6 列出了白炭黑 D、E、F 的测试结果,表 7 列出了
                                                                      停放时间 /h                 气孔率 /%
             使用白炭黑 D、E、F 生产的胎面胶压出胎面的气孔率。                                  6                     2.0
                                                                          12                    2.3
                      表 6 不品种白炭黑理化分析结果                                    24                    3.4
                     检测项目            指标     D     E    F                  48                    4.3
                  二氧化硅含量 /%          ≥ 90   93    91   92                 72                    6.3
                     灼烧减量            ≤ 7     4    4    5
                       PH           6.0~7.5  6.5  6.0  6.8         通过测试结果可以看出,随着胎面胶料停放时间
                   105 ℃加热减量        4.0~8.0  6.3  5.8  6.2
              扯断强度(151 ℃ ×7’or10’)   ≥ 17   20    21   22      的延长,压出部件的气孔率呈上升趋势,在达到 72  h
             扯断伸长率(151 ℃ ×7’or10’) ≥ 675    795  746  857      后上升明显,根据测试将胎面胶的停放时间控制在 48


             ·46·                                                                            第 46 卷  第  17 期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