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0 - 《橡塑技术与装备》2017年9期(5月橡胶)
P. 130
橡塑技术与装备(橡胶) CHINA RUBBER/PLASTICS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Rubber)
以获得高质量的橡胶制品,包括各种高性能轮胎。 户对模具制件的需求从单个零件转向多零件、多工序
目前,绿色轮胎和硅橡胶需求的增长,以及轮胎 的组合越来越多,具有各种新型功能的模具集成制造
生产厂家产能不断扩大,为白炭黑带来持续增长的市 单元纷纷涌现。模具除了具有自动送料、冲压成形、
场需求。 叠片计量、厚度分组、铁芯组合和产品输出、铰链装
一些发达国家开始鼓励在轮胎和橡胶制品生产 配连接等功能,又出现了复杂运动结构、模内加热、
中,使用白炭黑替代炭黑。 锻压、局部热 ( 组织 ) 控制、模内焊接、攻丝、局部注塑、
据分析,随着绿色轮胎时代到来,高分散白炭黑 模内切割、模内检测等工艺组合过程。特别是塑料件
的市场需求将呈现跨越式增长。 的模内热切、硼钢板的模内热切以及电机笔形铁芯的
摘编自“轮胎世界网” 变刃口冲裁等新技术开创了模具集成制造单元的新纪
元。模具产品继续向大型、精密、高性能、集成化制
2017 年中国模具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造单元方向发展。
(2)商业互联网向模具及其产业链延伸。“ 云制
从模具业兴起至今,国内模具业已经发展到了一 造 ” 与 “ 互联网 +” 的快速发展,使商业互联网已经突
个相对成熟的阶段,目前已是世界第三。发展至今, 破传统的产品销售的商业模式,向模具及其产业链延
我国珠三角涌现出了一大批龙头企业,每年 3 月深圳 伸。除了专业模具网站 “ 帮模网 ”、“ 精模网 ” 外,传
机械展会上都有大批的模具企业在技术、市场、标准、 统大型零售商如沃尔玛等开始向制造业及其产业链延
应用等多方面交流对话与协同,借助深圳机械展的平 伸。许多模具加工装备企业也纷纷对接互联网,积极
台的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方面的优质资源,采购高 打造 “ 模具制造 + 互联网 ” 模式,有力地推动了模具
端精密加工设备,注入了 3D 增材制造、激光装备、 行业的转型与升级。
机器人自动化集成等新技术运用的新板块,并扩展到 (3)3D 打印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互联网 + 模具、模具智造、云制造生态圈等新业态。 3D 打印应用生产模具型腔对模具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
加速释放潜能,培育新动能,不断提升信息化管理水 的意义,是型腔模具发展的新动向。如 GF 加工方案
平,行业竞争力,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增强模具企业 的 3D 打印模具随形冷却系统。金属增材 - 减材组合制
的技术创新能力。 造技术是当今 3D 打印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通
2016 年中国模具工业运行情况作为高端装备制造 过 3D 逐层增材成形,结合高速铣定层厚轮廓减材精
业的模具产业,我国模具行业 2016 年全年的销售收 整,实现复杂金属零件的高精度制造。这项技术将会
入将维持在 5% 以内的增长区间,有望达到 1 760 亿元, 在模具制造领域不断推广应用 ( 也是模具智能化实现
继续保持“稳中有进”; 模具出口虽有可能出现中国 的重要途径 )。
模具出口史上继 2008 年后的第二个低增长年 ( 甚至负 (4)模具的智能化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塑料模具
增长年 ),但在绝对数量上将仍然居于世界模具国际 和压铸模具行业,已经出现了模具型腔的压力、温度、
贸易 ( 包括出口 ) 大国的前列。中国模具产业从经济 流量、冷却过程的智能控制的模具,模具智能化已经
规模上仍保持着世界制造大国和贸易大国的地位。 开始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另外,模具加工装备的智能
《中国制造 2025》的核心就是智能制造与质量工 化正在迅速推进模具的智能化制造,使我国模具的智
程。制造的智能化与质量的全面提升需要大量的制造 能化上了一个新台阶。
科学和技术的支撑。由于新材料特别是轻量化新材料 (5)轻量化新材料给汽车覆盖件模具与大型塑料
的出现将导致新工艺的产生,而新的工艺必然导致新 模具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随着汽车轻量化的发展,
的工艺装备和模具需求。因此,新材料以及多样化制 轻量化新材料层出不穷,特别是铝镁合金、第三代高
造的需求将给模具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而模具的智 强钢、塑料、复合材料、三明治材料等已经成为汽车
能化 ( 网络化 ) 给模具成形制造又带来了无限的拓展 零部件的重要支撑,对成形工艺技术及模具提出了很
空间和可能性。基于物联网的网络化与智能化结合的 高的要求,特别是给汽车覆盖件模具与大型塑料模具
制造模式是未来制造业也是模具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带来了挑战。国内模具企业已经开始应对这种变化,
(1)模具集成制造单元与技术开始普及。由于客 展开了轻量化新材料汽车覆盖件模具与大型复合材料
9
·60· 第 43 卷 第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