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橡塑技术与装备》2019年14期(7月下半月塑料版)
P. 33

综述与专论                                                   庞兴健 等· 浅谈纳米材料毒性和安全性评价体系


                运动速度非常快,一旦生物体通过呼吸系统把纳米颗                           4 纳米材料安全性评价体系建立
                粒吸收,纳米颗粒会附在肺泡和支气管内,从而引发                               建立纳米材料的安全性评价体系是各国科学家的
                病变。例如,从事纳米研究或生产的人员会长期暴露                           共识,大家务必同心协力,资源共享,团结协作建立
                高浓度的纳米颗粒空气中,通过细胞膜吸收到纳米颗                           一个全面高效的安全性评价体系。
                粒,从而使身心受到危害。近年来研究发现,肺泡巨                            4.1 纳米材料安全性评价内容
                噬细胞 (AM) 损伤和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的主要原因                            纳米材料安全性评价基本内容可从以下四个方面
                是都是纳米颗粒沉积在呼吸道和肺泡内所致。                              来进行 :
                   (2)用以阻挡外源污染物质的人类的皮肤,一                             (1)危害认定,主要包括纳米颗粒的化学组成、
                般的常规污染物颗粒很难通过该道天然的屏障,但该                           结构和性质、颗粒尺寸、颗粒的修饰等方面。
                道屏障却无法阻却细小的纳米颗粒,致使天然屏障失                              (2)毒性评估,主要包括纳米颗粒的吸收、分布、
                去保护人体的作用。如常见的纳米化妆品中的 TiO 2 、                      代谢、排泄、机体的反应和剂量测定等。
                ZnO 颗粒宜于被皮肤吸收,起到很好的美化功效,但                            (3)危险途径评定,主要包括颗粒物行为、产品
                也留下巨大的毒性隐患。                                       使用在环境存留的时间、受体、进入机体的途径等。
                   (3)难溶性药物的吸收率和药效与药物颗粒大小                            (4)危险度特征分析,包括对纳米材料毒性作用
                呈负相关系,即药物颗粒越小,药物越容易被吸收,                           的可能性、性质、有效性等方面。
                药效越好 ;但提高吸收率和药效的同时,毒副作用也                          4.2 纳米材料安全性评价步骤
                随药物粒径小变小而成倍增大。常规药物被纳米颗粒                               纳米材料安全性评价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
                装载后,其毒性也明显增强            [5] 。                        (1)危害评价,判断纳米产品在生产、使用和废
                   (4)虽然纳米颗粒在水中属于难溶物质,对地下                         弃处置环节中是否泄漏暴露,分析纳米材料在人体、
                水环境不会造成污染,但纳米材料在生产、使用、处                           在环境和在生物物种中的分布。
                置过程中会释放到环境。因此,评价纳米颗粒的理化                              (2)危害特征,从纳米颗粒在人体、环境和生物
                特性在水环境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6] 。                体中的危害形式、途径和机率,判断其是否可能存在

                                                                  毒性蓄积?
                3 纳米材料的毒性机制                                          (3)危害识别及表征,通过一组无脊椎、哺乳和
                3.1 产生毒性效应的自由基机制                                  非哺乳动物进行体外试验建立纳米材料的剂量反应关
                    活性氧簇(ROS)是由活性氧自由基,暴露于光、                       系,科学表征纳米材料危害特性。
                紫外线、过渡金属等环境下生成的。自由基活化组织                               纳米材料的安全性进行评价体系的建立及使用为
                的线粒体代谢受到纳米颗粒粒径和化学成分的影响,                           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起到了为
                可能导致 ROS 的改变,干扰机体抗氧化防御机制负载                        人类安全和环境安全进行全方位的保驾护航。
                能力。例如 :作为产生超氧自由基的 C60 富勒烯标准
                纳米颗粒物,其发生机制可能包括 :系统内自由电子                          5 展望
                的产生是由纳米颗粒物产生的光激发所致,自由基活                               纳米材料是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型
                化介质产生是经细胞色素 P450 诱导的纳米颗粒物的                        材料,因其独特结构使其具有独特的性能                  [10] 。在其表
                代谢所致,巨噬细胞释放氧自由基是由体内炎症反应                           现出优越性的同时,纳米材料毒性及安全性评价问题
                导致  [7] 。                                         仍需深入研究。以下几个方面将是广大科研工作者加
                3.2 产生毒性效应的分子机制                                   大研究力度的方向 :
                    生物大分子相应功能的改变是由于沉积在肺部的                            (1)人们更多的是强调纳米材料的特性优点,常
                纳米颗粒破坏细胞膜或直接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                          常忽视有点背后的隐患。为此,加强纳米生物效应与
                与细胞内的脂质、蛋白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                          安全性战略研究,树立纳米安全理念尤为必要。
                改变生物大分子的构型和构象所致。Christie  等               [8]  人     (2)研究重心放在分子水平上开展,构建整体的
                研究发现富勒烯衍生物能产生超氧阴离子,这些自由基                          预测纳米材料潜在影响的理论模型,实施纳米技术安
                通过脂质过氧化破坏细胞膜,使细胞丧失正常的功能。                          全标准战略,建立纳米技术风险评价体系。


                      年
                2019     第   45 卷                                                                      ·15·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