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橡塑智造与节能环保》2019年3期
P. 33
政策时事 Policy and News Policy and News 政策时事
针对秋冬季区域各城市污染程度普遍受到传输影 尾气已经成为本地污染物排放的大头。王书肖说,北
响的问题,柴发合表示,晋冀鲁豫交界地区地形条件 京今后的减排措施要集中在移动源和生活源上,但这
先天不足,大气扩散条件较差,常常成为污染的“热点 还不足以支撑PM2.5浓度大幅度下降。北京PM2.5浓度
地区”。在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中,今后要注重这一地 要进一步下降,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进度是根本。
区的3个问题:应急预案中的企业减排量要与预警等级 从2013年“大气十条”实施以来,蓝天保卫战持续
完全匹配;启动应急措施的时间要尽可能提前,提前 推进。“目前,许多能用的、好用的措施都得到了应
两天甚至更早启动;应急减排措施要100%落地。 用,空气质量改善的难度在增大,边际成本在提高,
气态污染物二次转化往往是推高PM2.5浓度、导 污染治理进入深水区,越来越触及深层次问题。”柴
致污染加剧的重要原因。面对PM2.5组分占比的新变 发合说,除北京以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产业、能
化,专家们认为,必须更加重视氮氧化物污染防治。 源、运输、用地结构还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区域内
“氮氧化物既是硝酸盐的前体物,也是形成硫酸盐的氧 秋冬季空气质量仍不能摆脱对气象条件的依赖,一旦
化剂。”贺克斌表示,应对空气重污染时,在多种污 遭遇不利天气条件,就会发生空气重污染。大气污染
染物协同管控的基础上,把氮氧化物排放降得更低一 防治往下走,重点还是结构调整。
点,效果更明显。 刘炳江表示,目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结构调整,
日常减排是治本之策。专家组对症下药,针对各 面临不少难题:
地情况开出了具体“药方”。 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很大。结构不合理是长期发展
——调整产业结构。区域内钢铁产能巨大,冶金 的结果,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调整产业结构、化解
企业扎堆,钢铁、焦化、冶金、水泥等高污染、高能 过剩产能影响面较广,涉及就业等民生问题,目前经
耗产业在唐山和晋冀鲁豫交界地区高度集中。晋冀鲁 济激励政策不足,实施难度较大。
豫交界地区小冶金企业扎堆,装备、治理、管理水平 能源替代成本较高。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消耗了全
落后,而且焦炭—钢铁、炭素—电解铝产能的配比不 国33%的煤炭,清洁燃煤集中供暖比例较低,散烧煤
合理,是下一步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区域。 取暖使用量仍较大。在“煤改气”“煤改电”工作推进过
——调整能源结构。区域内能源消费结构较为单 程中,天然气供应需求量大,基础设施改造和运行成
一,煤炭消费量较大,山西、河南、河北属于煤炭依 本高,地方财政补贴压力大等问题较为突出。
赖型,北京属于油气综合型,天津、山东属于煤油气 公路运输依赖度高。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公路货运
综合型,都需要做出相应优化。 量占货运总量的80%以上,比全国高出10个百分点。
——调整运输结构。区域内柴油车氮氧化物和颗 研究表明,一辆重型柴油车的污染物排放量相当于750
粒物排放,分别占汽车排放总量的65%和99%,是下一 辆轻型汽油车,区域内柴油货车排放超标问题尤为突
步运输结构调整的重点。 出,导致氮氧化物和PM2.5排放量居高不下。
——补上治理短板。京津冀及周边区域挥发性有 “这些确实都是硬骨头,要按照打赢蓝天保卫战三
机物污染治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需要加大力度治理 年行动计划的部署,下更大气力啃下来。”刘炳江说。
苯、甲苯、二甲苯、乙烯、甲醛等重点污染物,而其 蓝天白云何时常驻?
关键在于控制汽油轿车、橡胶品制造、炼焦、沥青铺 再经过10多年努力,“2+26”城市的PM2.5年均浓度
路、化学原料制造、涂装等污染源头。 可逐渐达标
“氨排放也是造成颗粒物污染的原因之一,大气治 调整结构,总量减排,强化应急,促进联动……
理应将氨减排考虑进来。”刘学军说,种植业和养殖业 攻关专家的“药方”很务实,各地各部门正在抓落实。
的氨减排潜力较大,氮肥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等技 ——减排,持之以恒推进。
术,能降低一半以上的农田化肥氨排放,养殖业可以 “把污染总量减下来是实现区域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通过采用低蛋白配方饲料、改善动物饲养环境等措施 的必由之路。”刘炳江表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产业结
实现氨减排。 构调整,主要是针对高能耗、高排放企业。要严控“两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对北京而言,机动车 高”行业产能,深化工业污染治理,巩固“散乱污”企业
China Rubber/Plastics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9.0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