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 - 《橡塑智造与节能环保》2019年3期
P. 29

政策时事   Policy and News                                                                  Policy and News   政策时事































                  京津冀大气污染病根何在?蓝天保



                                          卫战将精准施策


                        What is the root cause of air pollution in Beijing-Tianjin-Hebei? Blue sky
                                  defense war will accurately implement strategies


                   最近一段时期,京津冀及周边                气象、卫生、高校等多部门和单位                  品,完成了这些城市2017~2018年秋
               地区出现持续时间长、范围大、污                  协作,针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                  冬季颗粒物的来源解析研究。
               染重的区域污染过程,引起社会的                  季大气重污染成因、重点行业和污                      攻关联合中心建成了天地空
               广泛关注。                            染物排放管控技术等难题开展集中                  综合立体观测网,通过外场观测、
                   过去几年,尤其是2017年以               攻关,并设立专项资金5.75亿元。                实验室分析和数值模拟等综合研究
               来,近2000位专家联合攻关,为大                原环境保护部随后按照“1+X”模式成               手段,目前已基本弄清了京津冀及
               气污染“找病根”,在科学诊断的基                 立了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                  周边地区大气重污染的成因,实现
               础上“开药方”。攻关有哪些新突破                 心,组建了由200多家单位、近2000              了对重污染过程的精细化定量化描
               新发现?蓝天保卫战的策略是否会                  人组成的科技攻关团队。                      述。
               因此做出相应调整?本报记者独家                      “攻关项目实现了机制体制、                    那么,京津冀大气重污染的“病
               专访了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                  ‘一市一策’ 驻点跟踪研究、数据资                根”究竟是什么?
               中心、生态环境部、中国气象局有                  源共享这三大创新。”生态环境部科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重污
               关专家和负责人。                         技与财务司司长邹首民说,800多名                染,是污染物本地累积、区域传输
                   大气重污染原因是什么?                  科研人员深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                  和二次转化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国
                   近2000位专家联合攻关,准确              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开展               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张远航
               找出京津冀大气污染“病根”                    长期驻点研究和技术指导,在每一                  说,“远超环境承载力的污染排放
                   2017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确             个城市布设3~5个采样点,共设采                 强度是大气重污染形成的主因,不
               定由原环境保护部(现生态环境部)牵                样点109个,在2017~2018年秋冬季            利气象条件造成污染快速累积是诱
               头,科技、中科院、农业、工信、                  进行连续采样,共采集约2.6万个样                因,大气氧化驱动的二次转化是污



                          China Rubber/Plastics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9.03  1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