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4 - 《橡塑技术与装备》2023年10期
P. 84
橡塑技术与装备 CHINA RUBBER/PLASTICS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高强钢丝帘线、角度在 15°~23° 之间,宽度为行驶面 试验方法》进行强度性能测试,测试条件为 :充气压
#
#
宽度的 82%,3 带束层使用与 2 相同的钢丝帘线,角 力 900 kPa,压头直径 38 mm。试验数据表明 : 1~4
#
#
度在 15°~23 之间 °,且 2 、3 带束层均采用胶片包边 点未压穿冠部,破坏能均达到强度标准,第 5 点已压
#
的形式, 4 带束层采用高伸长 5×0.35HI 钢丝帘线,角 穿轮胎冠部,破坏能为 3 371 J,为标准规定值 153%,
度在 15°~23° 之间,通过计算,带束层的安全倍数为 7, 满足国家标准要求。成品胎强度性能测试结果如表 1
符合设计要求。 所示 :
3.4 胎圈 表 1 成品轮胎强度性能测试结果
胎圈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轮胎胎圈部位的质 试验点 1 2 3 4 5
作用力 /N 43 335.2 42 994.6 42 968.5 42 994.2 76 628.7
量,考虑到市场对该轮胎胎圈承载性能的需求,钢丝 行程 /mm 101.7 102.5 102.6 102.7 195.2
破坏能 /J 2 204 2 203 2 203 2 205 3 371
圈采用通用型 1.65HT 高强度胎圈钢丝,覆胶后的钢
标准值 >2 203 >2 203 >2 203 >2 203 >2 203
丝圈直径为 1.8 mm,钢丝圈断面形状为六角形,排列
4.3 耐久性能
方式为 8-9-10-9-8-7,6 层, 共 51 根,缠绕直径
按照我司内控试验标准进行测试,成品轮胎耐久
为 572.3 mm,通过计算,钢丝圈安全倍数为 7,符合
性试验程序及结果如表 2 所示 :
设计要求。此外,为进一步提高胎圈整体刚性,采用
表 2 成品轮胎耐久性能试验结果
软硬胶结合的复合胶芯,实现胎圈到胎侧刚性平稳的
试验阶段 负荷率 /% 行驶时间 /h
过渡,同时,使用钢丝子口加强层,降低了因应力集 1 66 7
2 85 16
中导致的子口裂、子口爆等病象。
3 101 24
3.5 成型及硫化 4 110 5
5 120 5
本规格采用天津赛象科技有限公司三鼓一次法机
6 130 5
械鼓成型机成型,根据材料分布图,确定成型鼓直径 7 140 5
8 150 5
为 571 mm,成型机头宽度为 660 mm,辅鼓贴合直径 9 160 5
为 528 mm。为保证轮胎的动平衡和均匀性,各个半 10 170 5
11 180 0.4
部件接头按照现有的分散方式均匀分布,胶部件接头 注 :充气压力 900 kPa,额定负荷 3 250 kg,试验速度 65 km/h
采用坡接的形式,对齐、压实、钢丝部件采用对接的
从表 2 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试验结束时轮胎累
方式,保证接头部位对齐,压实,生产工艺稳定。
计行驶时间为 82 h 24 min,(内控标准≥ 57 h))耐久
轮胎的质量取决于硫化程度的高低。该轮胎通过
性能达到内控标准要求。
硫化测温的方式,确定最佳硫化条件,硫化条件为 :
4.4 胎圈耐久性能
动力水压力 (2.0~2.3)MPa,模套温度 (154±2)℃,热
按照企业内控的试验标准,在进行胎圈耐久试验
板温度 (148±2)℃,热水循环压力 (2.4±0.1)MPa,热
之前,打磨掉轮胎胎面花纹部分。试验条件 :充气压
水循环温度 (170±2)℃,总硫化时间 45 min。此外,
力 700 kPa, 负荷 6 500 kg,速度 50 km/h,该成品轮
采用定点硫化的方式,保证了成品轮胎外观质量良好
胎的累计行驶时间为 134 h,损坏病象为子口裂。结
和内部材料分布均匀。
果表明 :该成品轮胎的胎圈耐久性能达到我司内控标
准 75 h,符合设计要求。
4 成品性能
4.1 外缘尺寸 4.5 接地印痕
按照我司内控标准进行印痕测试,试验条件为 :
按照 GB/T521—2012《轮胎外缘尺寸测量方法》
充气压力 900 kPa,负荷 3 250 kg,轮胎接地印痕压
进行轮胎外缘尺寸测量。结果表明 :在标准轮辋 8.25
测试结果如图 3 所示。从图 3 中可以看出,该成品胎
和标准气压 900 kPa 下,新胎充气外直径为 1 019
的接地印痕形状呈矩形,矩形率为 0.989 3,且压力分
mm,新胎充气断面宽为 270 mm,均满足国家标准要
布均匀,符合设计要求。经后期投放市场的路试跟踪,
求。
客户反馈耐磨性很好,满足了市场要求。
4.2 强度性能
按照 GB/T4501—2016《载重汽车轮胎性能室内
·36· 第 49 卷 第 10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