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8 - 《橡塑技术与装备》2022年7期
P. 58

橡塑技术与装备                                          CHINA RUBBER/PLASTICS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掺杂酸的种类对样品的掺杂态有显著影响,进而导致                           聚苯胺 / 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氧化还原程度发生了改
             了样品结构和表面形貌的差异。                                    变,引入二氧化硅可以使不同酸掺杂的样品外观颜色
                                                               发生变化。SiO 2 添加量不会对样品的产率产生明显影
                                                               响,说明影响产率的主要因素依然是掺杂酸的种类。
                                                               相同条件下,产率最高的样品来自对氨基苯磺酸作为
                                                               掺杂酸。柠檬酸作掺杂酸时,SiO 2 的引入降低了产率,
                                                               原因可能是柠檬酸掺杂的 PANI 本体较致密,由 SEM
                                                               照片也可以看出该样品孔隙率较低,硅粒子不能高比
                                                               例的填充。
                                                               2.4  电导率分析
                                                                   不同酸掺杂的 PANI/SiO 2 材料的电导率变化如表
                                                               2 所示。可以看出,三种有机酸掺杂的聚合物样品电
                                                               导率均较低。但 SiO 2 的加入显著提高了样品的电导率,
                                                               加入 20% 的硅溶胶电导率提升更明显。柠檬酸的电导
                 a : p-TSA-PANI ; b : p-ASA-PANI ; c : CA-PANI
                                                               率在掺杂前后均相对较低,这与其形成了致密的片层
                  图 3 不同酸掺杂的 PANI 粉体的 XRD 谱图
                                                               结构有关。相同实验条件下,质子酸的种类决定了样
             2.3  产率分析
                                                               品的掺杂程度,影响了材料的结构,进而导致不同的
                 表 1 为不同有机质子酸掺杂的 PANI/SiO 2 复合材
                                                               电导率变化。而引入适量的 SiO 2 可提高样品表面的孔
             料的产率变化。
                                                               隙率,进而提高其电导率。
                 由表 1 可以看出,由于掺杂度受 pH 和电位的影响,
                                     表 1  不同质子酸掺杂的 PANI/SiO 2 复合材料的颜色及产率
                        质子酸种类               对甲苯磺酸                 对氨基苯磺酸                柠檬酸
                       SiO 2 添加量 /%    0       20%       25%    0    20%   25%     0    20%    25%
                         表观颜色         黑色       墨绿       墨绿     黑色    蓝绿    墨绿    黑色     墨绿     蓝黑
                          产率 /%      77.69     78.33    77.47  84.29  81.56  81.67  86.85  71.57  72.43

                                         表 2  不同酸掺杂的 PANI/SiO 2 复合材料的电导率
                         质子酸种类             对甲苯磺酸                对氨基苯磺酸                  柠檬酸
                       SiO 2 添加量 /%    0     20%    25%     0      20%    25%      0     20%    25%
                              .
                                -1
                       电导率 /(S cm )   0.15   0.58   0.54   0.11    0.7    0.45    0.1    0.53   0.45
             2.5  FT-IR 分析
                 图 4 为不同酸掺杂的 PANI 红外光谱图,三种掺
             杂酸得出的红外谱图类似,均为掺杂态的聚苯胺。掺
             杂后的样品改变最为显著的是聚苯胺链中的醌式氮原
             子的振动吸收峰。本征态聚苯胺中 N—Q—N(Q 为醌
                                         -1
             环)特征振动吸收峰为 1  140  cm ,三种酸掺杂的样
                                             -1
             品吸收峰均向低频移动了大约 20  cm ,表明掺杂的
             主要部位发生在醌式氮原子上,而不是苯式氮原子上。
                 图 5 显示了复合材料的主要特征吸收峰。由于
             SiO 2 在复合产物中有较高的比例,因此 Si—O—Si 的
             反对称伸缩振动和 Si—O—Si 键的对称伸缩振动峰
             是最强的吸收峰,分别出现在 1  107  cm           -1  和 80  cm -1
                                                                    图 4 不同酸掺杂的 PANI 傅里叶红外光谱图
             处,Si—O—Si 键的弯曲振动峰出现在 472  cm             -1  处,   充。掺杂态聚苯胺主要特征吸收峰的再次出现表明产
             可对应 SiO 2 单体的特征吸收峰,证明 SiO 2 可有效填                  物中的聚苯胺是掺杂态聚苯胺。特征峰之一的芳环的


                                                                                                         7
             ·8·                                                                               第 48 卷  第 期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