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 - 《橡塑技术与装备》2022年7期
P. 56

橡塑技术与装备                                          CHINA RUBBER/PLASTICS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掺杂酸的


                                                   影响研究


                                                                1
                                               明皓   1,2 ,沈佳慧 ,范文玉         3
                                         (1. 沈阳科技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7 ;
                                         2. 沈阳工业大学,辽宁  沈阳  110870 ;
                                          3. 沈阳化工大学,辽宁  沈阳  110142)


                     摘要 : 聚苯胺(PANI)因其诸多特性,在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均得到广泛应用,如二次电池和电极材料、导电材料和防静
                  电材料、防腐材料、防污材料、发光二极管、光学器件及非线性光学器件等。本文尝试在反应阶段使二氧化硅与苯胺复合,经聚
                  合形成聚苯胺 / 二氧化硅复合材料。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了不同酸掺杂的,即对甲苯磺酸、柠檬酸和对氨基苯磺酸,纳米硅
                  溶胶质量分数分别为 20% 和 25% 的聚苯胺 / 二氧化硅粉体。在反应条件 n(An):n(APS)=1, pH 为 1.5,温度 30 ℃,搅拌时间 6 h 时,
                  不同酸掺杂的样品均具有较高的产率。并对聚苯胺复合材料进行表面形貌、X 射线衍射、电导率及红外分析。
                     关键词 : 聚苯胺 ;二氧化硅 ;导电材料 ;有机酸
                     中图分类号 : TQ328.9                                文章编号 : 1009-797X(2022)07-0006-05
                     文献标识码 : B                                      DOI:10.13520/j.cnki.rpte.2022.07.002





                 聚苯胺(PANI)因其诸多特性,在生活和生产的                       关于掺杂态聚苯胺的结构,MacDiarmid 开始时提出
             各个领域均得到广泛应用,如二次电池和电极材料、                           了亚胺上氮原子优先质子化的假设,认为质子的电荷
             导电材料和防静电材料、防腐材料、防污材料、发光                           均匀分布在每一个 N 原子上 ;所有的芳环均介于苯醌
             二极管、光学器件及非线性光学器件等                  [1~2] 。作为防     之间 ;所有的碳氮键均介于单双键之间,从而形成一
             腐涂料,无论从实验室结果还是从实际检测结果来看,                          个共轭体系。不久,MacDiarmid 总结有关实验结果,
             聚苯胺都是较为理想的,尤其是其特有的抗点蚀、抗                           特别是聚苯胺的酸碱滴定曲线和掺杂态聚苯胺具有强
             划伤能力更是单纯有机涂层不可比的                [3] 。因此,开发        顺磁性的试验事实。
             聚苯胺防腐蚀涂料已成为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和涂                               聚苯胺很难分散,人们通常通过制备聚苯胺的复
             料研究开发领域的一个新的热点              [4] 。                 合材料来提高聚苯胺的易处理性和可应用性,例如通
                 我国从 1985 年起开展了聚苯胺的研究,在聚苯                      过聚苯胺与二氧化钛、氧化铈等无机化合物复合等                     [7] 。
             胺导电性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我国从事聚苯胺                           硅溶胶又称胶体二氧化硅(Colloidal Silica),是纳米
             研究开发的单位有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                           级的二氧化硅颗粒在水中或溶剂中的分散液。由于硅
             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南京大学、                           溶胶中的 SiO 2 含有大量的水及羟基,故硅溶胶也可以
             华中理工大学等。现在已从对聚苯胺的链结构、掺杂                           表述为 mSiO 2 ‧nH 2 O,其主要成分是胶体形态的水合二
             反应、导电机理等基础理论的研究,发展到改进其溶                           氧化硅。制备硅溶胶有不同的途径,最常用的方法有
             解性和加工性的合成方法的研究上,并取得了突破性                           离子交换法、硅粉一步水解法、硅烷水解法等                    [8] 。硅
             的进展   [5] 。科研工作者们针对聚苯胺的优异特性进行                     溶胶呈现出化学惰性,无臭、无毒、无腐蚀性。此外
             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并逐渐深入到了聚苯胺的应用领
             域。对聚苯胺的链的结构有过许多的争论 MacDarmid                         作者简介 :明皓 (1988-),男,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
             在 1987 年提出了目前人们普遍接受的结构式,即结                        从事环境功能材料、电化学工业水处理技术方面工作研究。
                                                                  基金项目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经费项目(202013
             构中不但含有苯 - 醌交替的氧化形式,而且含有苯 -
                                                               62101);沈阳科技学院科学研究项目(ZD-2021-06);沈阳
             苯连续的还原形式。通过质子酸掺杂可以改变结构的                           科技学院校级创新团队。
             氧化状态,而且又陆续发现了其他种类的掺杂方式                     [6] 。     收稿日期 :2022-04-27

                                                                                                         7
             ·6·                                                                               第 48 卷  第 期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