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 - 2019-22
P. 19

专家讲座                                                                         洪慎章·塑料压制成型


                2.2 塑件工艺设计                                        中易发生损伤及变形,将影响塑件的使用和装配的准
                    压制塑件设计视塑料成型方法和塑料品种性能不                         确性。
                同而有所差异。压制塑件工艺设计的目的,是在诸多                               必须指出,薄壁部分固化快于厚壁部分,厚壁部
                的影响因素中,确定既能满足使用要求,而又符合工                           分未完全固化,而薄壁部分将发生过热引起变色,影
                艺要求的塑件结构。理想的压制塑件结构,应能很方                           响塑件质量和外观,其中氨基塑料最为敏感。因此,
                便地设计和制造压制成型模具,并能顺利地生产出优                           热固性塑料件对壁厚不均匀的限制,比热塑性塑料件
                质的压制塑件产品。塑件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塑                           要求更严格。
                件壁厚、脱模斜度、加强肋和凸台、孔和侧凹、螺纹、                              如果结构上要求不同壁厚时,也应沿料流方向逐
                嵌件及尺寸精度等。                                         渐地增减、圆滑过渡,避免壁厚的突然变化。对于热
                2.2.1 壁厚                                          固性塑料制件和热塑性塑料制件,其相邻两壁的厚度
                    压制塑件的壁厚应满足强度、结构、质量、刚度、                        比推荐值如图 24 所示。
                电气绝缘和装配等要求,   也应该根据壁厚均匀一致的
                原则考虑。若压制塑件局部壁过厚,该部分很难达到
                完全均匀的固化,制件内部压不实,易产生气泡、缩孔、
                缩痕等缺陷,如图 22 所示。







                                                                              图 23 压制塑件的相邻壁厚
                                                                      热固性压制塑件 t 1 /t 2 ≤ 1.5~2
                                                                      热塑性压制塑件  t 1 /t 2 ≤ 3
                                                                      t 1 、t 2 — 分别为相邻两壁的厚度。
                                                                      对塑料制件来说,其流动过程中产生的黏性熔体,
                            图 22 压制塑件壁厚设计
                                                                  要求有一个能填充的最小壁厚,其计算公式如下。
                    图 22(a) 表示壁厚不均匀容易产生气泡及塑件变
                                                                     (1)热固性塑料制件的最小壁厚计算公式为
                形,改进塑件结构,使壁厚 均匀,提高产品质量。                                             2H      1
                                                                                         t=  L-20  +  1gA                          (3)
                    图 22(b) 表示改进塑件结构,使壁厚均匀,外形
                                                                      式中 : t— 最小壁厚,mm;
                流线美观。
                    图 22(c) 表示壁厚不均匀,将引起收缩不一致,                                  H— 制件高度,mm;
                使塑件变形并产生内应力,   容易产生翘曲、缩痕及应                                     L— 塑料流动长度,mm;
                力集中现象。                                                         A— 塑料比冲击强度,kj/m。
                    图 22(d) 表示当塑件结构必须有厚度不均匀时,                        (2)热塑性塑料制件的最小壁厚计算公式为
                则应使其平缓过渡避免突变,  否则易变形。                                                         t=0.3H                                (4)
                                                                      式中 : t— 最小壁厚,mm;
                    压制塑件的壁厚与熔体充模流动性和压力传递有
                                                                               H— 制件高度,mm。
                关。具有纤维和织物填充的塑料熔体,其流动性差,
                应有较大壁厚。塑件的最小壁厚应与模压方向的高度                               表 4 和表 5 分别列出热固性塑料和热塑性塑料制
                成正比,与充模熔体的流动长度成反比。                                件的壁厚推荐值。
                    若压制塑件壁太薄,则易形成模腔通道狭窄,流                         2.2.2 脱模斜度
                动阻力过大,尤其是流动性差的塑料成型大而薄的复                               为便于压制塑件从模腔中脱出,或从塑件内抽出
                杂制件时,会造成填充不满,成型困难。同时,壁过                           型芯,在平行于脱模方向的制件表面上,应设有一定
                                                                  的脱模斜度 ;在侧向分型与抽芯方向的制件表面上 ,
                薄的压制塑件刚性差,不耐压,在脱模、装配、使用



                2019     第   45 卷                                                                       ·3·
                      年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