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0 - 2019-20
P. 50

橡塑技术与装备(塑料)                            CHINA RUBBER/PLASTICS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PLASTICS)

                                                                  (2)加入铬雾抑制剂 :铬雾抑制剂是一
                                                                   种表面活性剂,能降低镀液的表面张力,产生稳
                                                               定的泡沫层,覆盖在镀液表面。目前,最常用的是 F-53
                                                               和 F-95 两种铬雾抑制剂。
                                                               1.4 电镀后处理
                                                               1.4.1 镀后除氢处理
                                                                   由于镀铬的电流效率低,在阴极上大量析出氢气,
                                                               对于该活塞杆,应在电镀完后保持 180~200℃的温度,
                                                               除氢 3 h,以避免发生氢脆。
                                  2-
                     图 4 CrO 3 /SO 4  对电流效率的影响                 1.4.2 镀后抛光处理
             互依赖的关系。当电流密度不变时,电流效率随温度                               按照上述工艺完成电镀后,经实际检验,活塞杆
             升高而下降 ;若温度固定,则电流效率随电流密度的                          表面的粗糙度(R a )一般控制在 1.6±1  um。为保证
             增大而增加。因此镀硬铬时,在满足镀层性能的前提                           最终活塞杆的铬镀层厚度均匀及粗糙度要求,电镀完
                                                               成后还需要进行抛光处理。目前使用的方法是用 600#
             下,通常采用较低的温度和较高的阴极电流密度,以
             获得较高的镀层沉积速度。温度一定时,随电流密度                           或 600# 以上较细颗粒的砂带或砂轮来回抛光 1~2 次,
             增加,镀液的分散能力稍有改善;相反,电流密度不变,                         使其表面粗糙度(R z )小于 1.6  um,同时控制因抛光
             镀液的分散能力随镀液温度升高而有一定程度的减小。                          减少的铬镀层厚度在 0.005 mm 以内。
                 实际生 产上一般采用温 度为 50~60 ℃(常用
                                2
                                              2
             55℃)和 30~45 A/dm (常用 45 A/dm )的阴极电流
             密度。经实际试验得知,设置温度在 55℃,阴极电流
                           2
             密度在 45 A/dm 时,能获得较高耐磨性的镀铬层。工
             艺条件一经确定,在整个过程中,尽可能保持工艺条
             件的恒定,特别是温度,变化不要超过 ±1℃。
             1.3.4 铬雾的抑制
                 镀铬过程中,由于使用不溶性阳极,阴极电流效
             率又很低,致使大量氢气和氧气析出,当气体逸出液
             面时,带有大量的铬酸,形成铬雾造成严重的污染。
             目前抑制铬雾的方法有两种。
                (1)浮体法 :将泡沫或塑料球或碎块放
                 入电镀液的液面上(如图 5 所示),这些浮体可                                       图 6 镀铬后抛光
             阻滞铬雾的逸出。但零件出槽时,操作不方便。另外,
             铬酸氧化能力很强,对加入的碎块有浸蚀作用,使分                           2 镀铬质量检测
             解产物在镀液中积累,也会影响镀层质量。                               2.1 镀铬层厚度检测
                                                                   活塞杆电镀后可用镀层测厚仪直接在成品上检
                                                               测,测厚仪读出值即为被测处实际镀铬层厚度。根据
                                                               图纸要求,镀层厚度要求控制在 0.02~0.04 mm 内。
                                                               2.2 镀铬层硬度检测
                                                                   一 般 来 说, 镀 铬 层 的 硬 度 在 HV800~1  000 内。
                                                               截取一段电镀后成品式样,根据 GB  9790—1988,用
                                                               维氏硬度计测量表面铬层硬度,试验力为 0.2 kgf。


                            图 5 浮体法除铬雾

             ·34·                                                                            第 45 卷  第  20 期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