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9 - 2019-10
P. 69
材料与应用 郑安呐 等·键合型抗有害微生物材料的技术优势及其应用
时,其水溶液与细菌接触仅为 2 min,只要分子量不 囊泡持续破裂。而且进一步重现了图 2 中脂肪链的碳 4、
低于 640,无论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还是对绿脓杆菌, 碳 6、碳 8 以及含有苯环的碳 8 链的盐酸胍齐聚物抑
抗菌率均达到 100%。虽然不能确认在如此短暂的时 制病菌的规律。即随着脂肪族碳链的延长,导致囊泡
间内细菌是否死亡,但至少令细菌不能繁殖,这是确 破裂的速率提高。相反,含有苯环的结构反而降低了
定无疑的,因为看不到孵化的菌斑。然而物理地杀灭 破裂囊泡的能力。为了证实荧光染料的显现是囊泡破
病菌,而又不进入病菌内部,那就只有破坏病菌的细 裂的结果,加入 20% Triton X-100 脂质膜溶剂,立
胞质膜,令其内容物流出的方式了。 即可看到染料同时爆发性地释放。图 4 不仅再次证实
为进一步证实这一设想,将不同浓度 PHMG 与埃 了盐酸胍齐聚物对病菌细胞膜的作用,而且再次突出
8
-1
希氏大肠杆菌(9×10 CFU mL )一起于 30℃下孵 了在该破膜过程中脂肪族碳链所起的作用。
育 15(■)、30(●),45(▲)和 60(▲)min。检
测细菌破膜释放出的半乳糖苷酶活度(重复三次测定,
取平均值),与 PHMG 的浓度作图,如图 3 所示 [16] 。
图 4 脂质囊泡中钙黄绿素荧光染料渗漏与接触不同碳链
盐酸胍齐聚物的时间的关系
30℃下孵育 15(■)、30(●),45(▲)和 60(▲)min 为了进一步研究胍盐齐聚物对于病菌细胞膜作用
图 3 大肠杆菌细胞质膜破膜后释放出的酶的活度与 规律,选择大肠杆菌 8099 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
PHMG 浓度的关系 素(5- 异硫氰酸酯)作为探针,其分子量为 389.4
由图 3 可以看到,随着 PHMG 浓度的增加,细菌 Da,隔着细胞质膜其是不能与内部蛋白质相互作用而
的破膜率不断提高。然而同时也可以清楚地看到,随 发光的。然而如果在 PHMG 的作用下细胞质膜被破坏
着时间的延续,细菌的破膜率会有更大的提高。细菌 或完整性受损,则细胞中的 β- 半乳糖苷酶即会渗透
只有细胞膜破裂,才是死亡的标志。因而表明上述表 出来与上述荧光素作用,在碱性介质中发出绿色荧光
3 中,仅需 2 min 即可有效抑制细菌的滋生,并非表 来。以此表现出细胞质膜受损的病菌,结果如图 5 所
明细菌已被杀灭,而仅仅表明细菌已经被抑制,失去 示 [16] 。图中上面一排为相衬显微镜照片,细菌不管破
了繁殖能力而已。 膜与否都可以清楚地显现出。下面一排为荧光显微镜
继而采用 1- 棕榈酰 -2-油酰-正-甘油基-3- 照片,只有破膜的细菌细胞才可以显现。图 5(a)、(b)
磷酸乙醇胺(POPE)与 1- 棕榈酰 -2-油 酰-正- 分别为未加 PHMG 的空白试样的相衬与荧光显微镜照
7
甘油基 -3- 磷酸甘油(POPG)摩尔比为 7:3,制成 片。初始细菌的浓度分为 3 组,分别为 : 7×10 CFU
-1
-1
脂质膜,以模拟细胞质膜,包裹钙黄绿素荧光染料形 mL (c, d, e, f),2.1 108 CFU mL (g, h, i, j),9
-1
成囊泡。再加入上述脂肪链分别为碳 4、碳 6、碳 8 以 108 CFU mL (k, l, m, n);加入 PHMG 的浓度分别
-1
-1
及含有苯环的碳 8 链的 4 种盐酸胍齐聚物,观察它们 为: 13 μg mL (c, d, g, h, k, l)和 23 μg mL (e, f, i, j,
导致囊泡破裂后,释放出荧光染料,检测其释放浓度 m, n),将大肠杆菌与 PHMG 在 30℃相互作用,并下
与作用时间的关系,如图 4 所示 [20] 。 保持 60 min。
由图 4 可知,随着与胍盐齐聚物接触时间的延续, 由图 5 可以看到,在初始细菌浓度较低时,在 2
年
2019 第 45 卷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