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3 - 2019-10
P. 63
材料与应用 孔阳·浅谈 PVC 片材中“鱼眼”的解决方法
表 3 提高生产温度,前后晶点尺寸对比数据 从图 5 中放大图片,可以推断,黑点主要来源可
编号 1 2 能为:①外来杂质,包括 PVC 树脂粉、稳定剂、助剂、
晶点尺寸 1.22 mm 0.86 mm
提高生产温度后,晶点尺寸 1.33 mm 1.78 mm 增塑剂等原料中带来的杂质 ;或者加工过程中死角产
生的炭化积料,被新料带出后,形成的杂质。或者投
从表 3 中数据可知,同工艺条件之下,提高加工
料时,所引进的外来杂质。②片材中的晶点,在片材中,
温度,片材上晶点变多,且尺寸变大,根据此现象,
持续受热老化形成的黑点。图 5 中黑色晶点的尺寸如
推测此晶点出现原因,可能为老化所致。
表 4。
因为 PVC 材料在老化时,黏度会变大,导致出现
表 4 黑色晶点尺寸数据
黏轮现象,会使部分先老化材料附着在挤出机螺杆上,
编号 1 2
增加停留时间,同时也增加了这部分材料的老化。随 晶点尺寸 0.98 mm 0.88 mm
着挤出机里物料的不断推进,这些黏附的物料,被下
此种片材黑色晶点,尺寸较大,接近 1 mm,由
一批新的物料带出。由于这部分黏附料的热履历与新
于原料粒径较细,若原料中出现此类杂质,很容易排
物料的不同,导致其在压延机上,便形成具有拖带痕
查,经排查原料中没有发现此类杂质。排除原料中引
迹的晶点。
进的外来杂质。
根据以上分析,对片材没有晶点的正常样品及此
为了了解片材中的晶点,在片材中,持续受热老
批有晶点的异常样品,进行静态耐热分析,分析图片
化后变化的情况,将薄膜中焦黄点进行 180 ℃烘烤,
如下图 4。
并放大观察,测试图片如下图 6。
图 6 晶点烘烤图
从图 6 中图片可以看出,薄膜中焦黄点经过高
温烘烤,逐渐变色,同时薄膜也相应变色,且焦黄点
未与薄膜发生分离。与图 5 片材中黑点不同,图 5 中
黑点与薄膜是出现相的分离。根据以上分析,排除片
材中晶点持续受热老化形成的杂质。此种黑色晶点可
能是先产生不容于 PVC 薄膜的杂质,而后再引进到
图 4 静态耐热比对图
PVC 薄膜中。
从图 4 中可以看出,此批异常片材配方的耐热略
杂质的形成原因如前所述,排除原料引进的杂质
差,所以出现此类晶点的原因是加工配方的耐热不足
可能性,排除片材中晶点老化形成杂质可能性,经反
所导致的,此类晶点,可通过提高配方中稳定剂的用
复测试观察也排除投料时引进杂质的可能性。现猜测
量,来进行改善。
此种黑色晶点,是加工过程中死角产生的炭化积料,
2.3 黑色晶点分析 被新料带出后,形成的杂质。
同样对片材中的晶点进行放大,观察晶点形状,
为进一步验证片材配方的稳定性,排除配方对此
图片如下图 5。
种黑色晶点的影响因素,同时比对了出现问题前后配
方的塑化流变性能,详细如下图 7。
从图 7 中曲线可以得知,正常品和异常品配方的
流变曲线是一致的,配方没有出现差异。排除配方导
致黑色晶点原因。同时更进一步确定,此类黑色晶点
的产生原因为加工过程中死角产生的炭化积料,被新
图 5 片材中晶点放大图
2019 第 45 卷 ·43·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