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 - 2018-18
P. 28

橡塑技术与装备(塑料)                            CHINA RUBBER/PLASTICS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PLASTICS)

             的增加,OP 与丙烯酸羟丙酯逐渐开始充分反应,产物                         2.1.3 催化剂种类的影响
             产量逐渐增加,即产物产率逐渐提高,而在 5 h 左右,                           以对苯二酚 ( 质量分数为 0.1% ) 作为阻聚剂,OP
             产物产率最大。然而随着反应时间的再次增加,含磷                           与丙烯酸羟丙酯以反应比例 1:1.2 进行酯化反应,反
             丙烯酸酯单体开始聚合,单体逐渐减少,即产物产率                           应时间为 5  h,反应温度为 110℃。计算在不同催化剂
             减少。                                               下对应的产率,其产率如表 5 所示。

                                               表 5 不同催化剂种类下产物产率
                               催化剂种类     甲苯 -4- 磺酸   D001-CC   PK208LH   PK212LH    RCP160M
                                产率 /%       68.30     67.16     98.12      87.31     81.17

                 由表 5 可知,在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相同,OP 与                     而图 3(b) 则为含磷丙烯酸酯单体固化后的红外谱图,
             丙烯酸羟丙酯的反应比例 1:1.2 下,通过改变催化剂                       在 1  722  cm -1  左右的强吸收峰为酯基 C=O 键的伸缩
             的种类,确认不同催化剂下,哪种催化剂的催化下反                           振动吸收峰,另外在 1 271 cm        -1  和 1 188 cm -1  附近的
             应产物产量最多,以此确定较为优秀的催化剂。因为                           强吸收峰分别对应酯基中 C—O—C 键不对称和对称伸
             磺酸类催化剂没有氧化性,也不会生成过氧化物,因                           缩振动,在 1  126  cm  -1  左右吸收峰是 P=O 键伸缩振
             而不会促进聚合等副反应的发生,因此用磺酸类催化                           动,在 1  068  cm -1  左右是 P—O 键的伸缩振动,这符
             酯化反应副产物少,同时后处理工序较为简单                     [21~25] 。  合含磷丙烯酸酯单体的结构。
             但和阳离子交换树脂相比还是有所差距,强酸性阳离                               图 3(a)在 1 615 cm -1  处的吸收峰表明了含磷丙烯
             子交换树脂用作酯化催化剂时,具有反应条件温和、                           酸酯单体的双键的伸缩振动,而 810  cm            -1  处的吸收峰
             副产物少、选择性高、酯化产物的后处理工艺简单、                           表明了不饱和 C—H 键面内弯曲振动,这表明含磷丙
             产品色度低、催化剂可以通过再生进行重复利用、腐                           烯酸酯单体还未固化。
             烛性小、环保等优点         [26] 。                              图 3(b)在 1 615 cm -1  及 810 cm -1  处没有吸收峰,
                 因此最终选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再通过选
                                                               说明含磷丙烯酸酯单体已经固化。
             用不同型号的阳离子交换树脂确定催化效果较强的树
                                                               2.3 光敏树脂的测试
             脂,通过比较得知型号为 PK208LH 的强酸性阳离子
                                                                   将聚氨酯丙烯酸酯 6170 和含磷丙烯酸酯单体进
             交换树脂效果较好。
                                                               行复配,按配方添加一定量的光引发剂和不同比例的
             2.2 含磷丙烯酸酯单体的结构表征                                 6170 和含磷丙烯酸酯单体,经过 UV 光固化,光敏树
                 图 3 为含磷丙烯酸酯单体固化前后的红外谱图,
                                                               脂固化,成无色透明样品。
             根据红外谱图可了解含磷丙烯酸酯固化情况及固化后
                                                               2.3.1 光敏树脂配方组成
             结构。并以此进行对比固化前后结构差别。
                                                                   在 6170/ 含磷丙烯酸酯体系中,光引发剂为
                                                               Darocur1173,含量为 5%( 质量分数 ),而 6170 则和
                                                               含磷丙烯酸羟丙酯比例不同,光固化体系中各类物质
                                                               比例如表 6 所示。
                                                                            表 6 光敏树脂配方比例
                                                                                     活性稀释剂
                                                                 成分    预聚物(6170)                光引发剂(1173)
                                                                                  (含磷丙烯酸酯)
                                                                含量 /%     20~75       20~75          5
                                                               2.3.2 拉伸强度的测试
                                                                   按配方配制成含有不同 6170 含量的光固化体系,
                                                               经过光固化后生成 6170 含量不同的样条,经过拉伸
                                                               性能试验机的测试,得到各个样条不同拉伸强度数据。
                                                               各个样品的数据如表 7 所示,后作出 6170 含量与拉
                        图 3 含磷丙烯酸酯红外谱图
                                                               伸强度关系图 4。
                 图 3(a) 为含磷丙烯酸酯单体未固化时的红外谱图,


             ·12·                                                                            第 44 卷  第  18 期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