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0 - 《橡塑智能与节能环保》2020年1期
P. 50

车用制品技术与应用
              T 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automotive produce


                       汽车轻量化趋势之下,PP材料展活力

                     PP materials begin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under the trend of lightweight vehicles



                  新能源驱动、轻量化车身是汽                本也更低,并且很好地解决了普通                 耐久性。在仪表骨架板、车门组合
              车发展的新的趋势,在该趋势下,                  发泡PP产品表面缺陷的问题。在车                件、车身门板、座椅骨架、手柄拉
              关于汽车车身材料的变革正在逐步                  身门板、尾门、汽车灯管、顶棚、                 杆、车胎架、冷却风扇及框架等汽
              展开。目前,改性塑料作为颇具潜                  密封条等对材料轻量化要求较高的                 车部件上应用较为广泛。
              力的材料正被汽车行业广泛看好,                  部件都有所应用。选择发泡PP材料                    它与传统工艺下的金属材料
              其中聚丙烯(PP)塑料拥有很大潜                 来使汽车减重是现在颇为常见的方                 或热固性复合材料相比,设计更加
              力。                               法,汽车内饰也更多地开始应用这                 灵活,对于复杂形状也的设计要求
                  在汽车的多种部件中,我们都                类材料。                            也可以很好地满足,因而该材料在
              可以看见PP的身影。比如塑料尾门                     在汽车上使用的发泡PP材料通              替代纤维增强工程塑料和部分金属
              方面,与传统的金属结构和蒙皮质                  常是化学微发泡材料。它以化学发                 材料方面有较大潜力。我国该材料
              量相比,应用了玻纤PP结构和热塑                 泡剂为气源、热塑性材料为基体,                 的生产起步较晚,但是成长速度很
              性聚丙烯弹性体蒙皮的尾门将减重                  生产方式有注塑微发泡、吹塑微发                 快,以金发科技、南京聚隆、上海
              约25%;在进气歧管应用上,某些                 泡和挤出微发泡。目前我国实际生                 普利特等企业为代表的生产厂家正
              PP复合材料可以在相同性能上比PA                产的微发泡PP材料微泡孔直径多为                努力缩短国产长玻纤增强PP材料与
              材料的歧管轻15%,系统成本降低                 80~350μm的封闭微孔泡,技术还有             国外同类竞品之间的差距。
              20%。                             待进一步提升。根据数据统计,PP                    汽车轻量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汽车轻量化趋势带来汽车零部                发泡材料在轿车中的使用占比达到                 其所带来的改变不仅在于传统燃油
              件薄壁化和低密度化,在不降低汽                  45%,客车、商务车达到35%,而卡              车的减排,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研发
              车零部件性能的前提下,这要求汽                  车、工程机械车也有20%的比重。                与使用,这一趋势将具有长久的发
              车零部件要具有更高的强度。因而                                                  展前景。
                                               增强PP材料
              我们可以看到,发泡PP材料与增强                                                     在这过程中,汽车零部件新
                                                   这种材料是由PP与连续长玻纤
              PP材料正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型材料的研发将成为推进汽车轻量
                                               复合制成的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
              发泡PP材料                           材料短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相比,                 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其中塑料的
                                                                               表现可谓可圈可点,随着塑料在汽
                  发泡PP材料其实于我们而言并               该种材料更具低密度、低翘曲度、
                                                                               车生产中占有的比重逐渐加大,塑
              不陌生,它具有质轻、耐高温、隔                  高比强度、高比模量、强抗冲击
                                                                               料件应用的相关技术将面临更大挑
              热,降噪等特点。加工阶段注塑周                  性、强尺寸稳定性等特定,2倍于普
                                                                               战。
              期短,无需蒙皮即可满足产品的表                  通玻纤增强PP材料的120℃状态下的
              现需求,使得微发泡材料的制造成                  高温疲劳强度使其更具有可靠性和



















              26     橡塑智造与节能环保  2020年 总第37期  第4卷  第1期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