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3 - 《橡塑智造与节能环保》2017年10期
P. 83

专利文摘
                                                                                           Patent abstract

               反应器。本实用新型反                                                     氯的方法与系统
               应器具有进料口、反应
               室、出料口、磁选机、
               钢丝输送机、固体炭收
               集仓、固体钢丝收集
               仓,所述进料口的水平
               位置比所述出料口的水
               平位置高;所述反应室
                                                                      一种基于蒸汽流分散吹脱的废塑料脱氯的方法,
               中具有进料螺旋、出料
                                                                  其特征在于利用聚氯乙烯塑料在熔化时,HCl会释放,
               螺旋、料板,所述料板
                                                                  在脱氯反应器(3)中蒸汽流与废塑料(1)充分接触时可
               包括进料端和出料端,所述进料螺旋设置在所述进料
                                                                  将释放的HCl分散、吹脱带出;同时蒸汽还能将混入废
               口之下,位于所述进料端上部;所述出料螺旋设置在
                                                                  塑料中的无机氯盐转化为HCl析出;从而将废塑料中Cl
               所述出料端上部,所述出料端位于所述出料口之上;
                                                                  高效分离出来;携带有HCl和瓦斯气的蒸汽流进入洗涤
               所述进料螺旋包括中心螺杆、左螺旋叶片、右螺旋叶
                                                                  器(5)使HCl被洗涤、蒸汽被冷凝;瓦斯气被收集送入
               片;所述中心螺杆横穿所述左螺旋叶片和右螺旋叶
                                                                  瓦斯罐(6);具体步骤如下:(1):除去废塑料(1)中不
               片,所述左螺旋叶片和右螺旋叶片垂直于所述中心螺
                                                                  适物,并将其减小尺寸后,送入干燥器(2);(2):废
               杆的中心线成轴对称,两者之间的距离为所述进料口
                                                                  塑料(1)在干燥器(2)内干燥过程中通过加热介质(10)
               口径的1/3~1/2;所述磁选机包括前端的碾磨装置和后
                                                                  加热,产生的水蒸汽经过净化器(4)除去灰尘后,再送
               端的磁选装置,其具有固体残渣入口、固体炭出口、
                                                                  入脱氯反应器(3),废塑料(1)经过干燥后直接进入脱
               固体钢丝出口,所述固体残渣入口连接所述出料口,
                                                                  氯反应器(3);(3):步骤(2)产生的蒸汽和由外部补充
               所述固体炭出口连接所述固体炭收集仓,所述固体钢
                                                                  的蒸汽(9)送入脱氯反应器(3)后,与经过步骤(2)处
               丝出口通过所述钢丝输送机连接所述固体钢丝收集仓
                                                                  理的废塑料(1)直接接触,并经过加热介质被过热,
               (专利申请号:CN201620865016.3)。
                                                                  废塑料(1)中PVC分解产生的HCl被蒸汽流带走;同时
                                                                  发生轻微热解产生的可燃气体也被蒸汽带走;携带有
                 用以回收废轮胎的行动载具式热脱                                  HCl、热解产生的可燃气甚至臭气的水蒸汽被送入洗涤
                               附裂解系统                              器(5);同时在脱氯反应器(3)中,废塑料(1)中因食物

                   本实用新型公开                                        残渣等携带的NaCl中的Cl与水蒸汽发生反应生成HCl
               了一种用以回收废轮                                          和NaOH,将废塑料(1)中混入的无机氯分离:所述脱氯
               胎的行动载具式热脱                                          反应器(3)间接加热,运行温度为300  330℃,采用不
               附裂解系统,该系统                                          锈钢材料;从外部补充的蒸汽(9)和步骤(2)产生的蒸
               中包含了热脱附裂解                                          汽相加的总蒸汽量与废塑料(1)的比例为400~469L/kg
               装置及行动载具,该                                          (干料);(4):携带有HCl, 热解产生的可燃气甚至
               行动载具具有承载壳                                          臭气的水蒸汽送入洗涤器(5)以后,用冷的石灰水或者
               体,热脱附裂解装置则设置于该承载壳体的容置空间                            其他碱液喷淋,在洗涤HCl气体的同时,部分的水蒸汽
               中。通过行动载具承载热脱附裂解装置进行移动,以                            也被凝结,只需要补入碱液或者石灰浆即可,洗涤器
               提高热脱附裂解装置使用上的便利性(专利申请号:                            (5)内排出的含水汽的不凝气8送入瓦斯罐(6);(5):
               CN201621364462.2)。                                 含水汽的不凝气(8)送入瓦斯罐(6)以后,水蒸汽会凝
                                                                  结并在瓦斯罐(6)的底部汇集,定期排出即可;(6):
                                                                  除去Cl的废塑料送入热解反应器(4)后在加热介质的
                 一种基于蒸汽流分散吹脱废塑料脱                                  作用下,进行热解或者催化热解操作(专利申请号:
                                                                  CN201410833951.7)。

                                                                       第1卷 第10期  橡塑智造与节能环保                 5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