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0 - 《橡塑技术与装备》2022年7期
P. 90

橡塑技术与装备                                          CHINA RUBBER/PLASTICS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近红外光谱分析在燃料型炼厂的应用



                                        曹勇飞,苟振清,薄岩峰,曲春林,单小晶
                                      ( 万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东营  257500)

                     摘要 : 随着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石油化工装置正朝着大型化、一体化、智能化和清洁化等方向发展,传统企业生
                  产过程控制系统正随之发生了改变,建设智能化炼厂已成为炼化企业升级转型的重要目标。实时在线优化(RTO)是实现炼厂装
                  置智能化控制的重要基础,而快速、高效、准确、低成本的在线分析和现场分析技术则是实施 RTO 的基本单元。
                     关键词 :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 油品分析 ; 应用 ; 效率
                     中图分类号 : TQ330.66                               文章编号 : 1009-797X(2022)07-0040-06
                     文献标识码 : B                                      DOI:10.13520/j.cnki.rpte.2022.07.010





             0 背景                                              有带氢原子的官能团物质具有强烈的近红外光谱吸收
                 目前石化行业中间产品及成品的质量指标测定主                         特性,如碳 - 氢 (C—H)、氮-氢(N—H)、氧-氢(O—
             要依靠化学分析、模似台架等手段,存在样品分析周                           H)、P—H,S—H…… 大多数石油产品由碳氢化合物组
             期长、分析结果精密度和精确度差费用高和操作人员                           成,特别适合用近红外光谱进行分析,如图 1 所示。
             需要量大等缺点 ;近红外技术作为一种快速高效的检                          因近红外吸收系数低,所以可以不需要预处理直接进
             测措施,可以很短的时间内分析出油品中多项质量参                           样检测。
             数,可以有效地大大降低油品检测成本和人力资源的                               在 4 200~4700,5 700~6 200,6 800~7 500 等
             消耗 , 从而进一步优化了企业的资源配置 , 给油品生产                      波段蕴含丰富的碳氢键(C—H), 亚甲基(CH 2 ), 甲
             者带来丰厚的回报。                                         基(CH 3 )等基团的信息,这些是芳烃,烯烃,烷烃
                 另外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已经开始使用车用汽                         的主要构成基团,如图 2 所示。
             油、车用柴油、车用乙醇汽油的快速检测标准(注 :                              与中红外区域信息相比,这些信息均是倍频与合
             此方法已经成为山东省政府市场督查办法),山东省                           频信息,包含物质结构信息更丰富,更适合于定量检
             从 2018 年 10 月份开始,就一直用这款设备进行抽检,                    测。
             全省范围内 :东营、滨州、淄博、菏泽、济宁、济南                          1.2 国内外发展史
             等多个地方已经进行了抽检,或者是正在抽检。                                 19 世纪 :英国科学家赫谢尔(Herschel),通过
                                                               太阳光线热效应,发现红色光以外存在热反应,遍将
             1 简介                                              其称之为 “ 红外 ”,并于 1840 年测出了第一张近红外
             1.1 技术原理                                          光谱。
                 近红外光 -- 波长是一种接近于红色单颜色光的                           20 世纪初 :摄谱法普遍用以获得有机化合物的红
             放射性发声波,是一种在 0.78~2.5 μm、波数为 4 000                 外光谱,并对有关基团的近红外光谱特征进行了探索。
             ~12  820  cm -1  范围内的放射性电磁波。光照射在一个                    50 年代中后期 :随着商品化仪器的发展及科学家

             有机物质的分子上 , 特定波长的近红外广被其他分子                         的努力,提出物质的含量与近红外区内多个不同的波
             键所吸收 , 其余的波长则穿透或散射掉 , 被吸收的光反                      长点吸收峰呈线性关系的理论,使得近红外光谱技术
             应在光谱上是一个个的吸收峰 , 最后解析出相关的数                         在农副产品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开启了现代近红外
             据。
                                                                  作者简介 :曹勇飞(1990-),男,本科,化工工程师、安
                 只有具有红外活性(分子的振动必须能与红外辐                         全评价师,主要从事石油化工工艺技术、化验检验等工作。
             射产生耦合作用)的分子才能吸收近红外辐射,而含                              收稿日期 :2021-04-20


                                                                                                         7
             ·40·                                                                              第 48 卷  第 期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