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1 - 《橡塑技术与装备》2021年16期(8月下半月塑料)
P. 81
中外动态
境下使用。使用后遇水即可 “ 消失 ”,不产生污染。 碳中和路径清晰,但矛盾也突出
一个聚乙烯醇水溶袋,降解只需 5 min,实现了塑料 从全球来看,目前中国和全球的一次能源结构有
袋降解的大突破。 共同点也有区别,比如能源消费结构中,化石能源都
从 “ 限 塑 ” 到 “ 禁 塑 ”, 可 降 解 塑 料 的 需 求 还 是 占 85% 左右,包含煤炭、石油、天然气,区别在于中
主要集中于包装领域,软包装和硬包装占比合计达到 国是煤炭占比达 58%,天然气和石油占比较小,煤炭
53%,占据着可降解塑料总消费量的较大份额。根据 含碳最高,这也是中国目前二氧化碳排放和能源结构
Grand View Research 公布的数据显示,预计到 2025 最大的特征。
年我国塑料包装市场规模将达到 698 亿美元。在政策 未来,中国能源结构的转变方式还是比较清晰的,
与市场双双发力之下,可降解塑料行业的市场空间巨 中国通过改变能源结构走向碳中和的过程,可能不会
大。 从煤炭到石油、天然气,而是以清洁能源为主,并且
政策推动是可降解塑料市场发展和技术发展的核 直接从煤炭转向可再生能源替代的可能性更大。正是
心驱动力,使得可降解塑料的渗透节奏进一步加快。 基于低碳清洁转型要求,以及中国目前的能源结构特
华安证券研报指出,中国此次推动的全国范围内的禁 点,中国需要尽快大幅度减少煤炭消费占比。进一步
塑政策将拉动可降解塑料国内需求稳步增长。到 2025 看中国 2020 年的能源结构,不难发现中国的水电、风
年,预计中国可降解塑料需求量为 238 万 t,市场规 电、核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占比明显增长,但总盘
模可达 477 亿元 ;到 2030 年,预计需求量为 428 万 t, 子仍然不是很大。其中水电可能受制于水源潜能,核
市场规模可达 855 亿元。 电主要是安全和布局问题、周期也比较长,很难在短
虽然,禁塑令短期内会引来行业的阵痛,但长期 期看到大的机遇和发展空间。可再生能源的比例要足
来看,减少塑料使用量对于人类、地球环境而言都是 够大,才有可能满足大规模的能源需求,才能真正实
一件造福世代的事。同时综观整个行业发展,可降解 现对煤炭的替代,才能可持续地支持高质量的经济增
塑料技术的进步也能促进塑料行业技术革新,推动行 长。
业持续走向更健康、科技含量更高的方向。随着加工 碳减排的关键是电力清洁
水平与材料特性的演进,塑料加工业也会成为集新材 目前可再生能源基本上还是以电的形式体现。
料、新技术、新工艺为一体的创新型高科技制造业。 2020 年我国的风电、光伏电的装机量加起来超过
摘编自“塑料机械网” 24%,但发电量加起来只占总电量的 9% 多一点,这
是因为它们的利用小时比较低,贡献还比较少。反观
其他可再生能源,核电是以 2% 的装机量贡献 5% 的
碳中和难题的破解之道 发电量,水电也以 17% 的装机量贡献 18% 的发电量。
Solutions to the carbon neutral problem 剩下的主要还是火电,发电量仍然接近 68%,而且目
前火电基本上就是煤电。这样的电力供应结构决定了
2060 年实现碳中和是一个宏伟目标。据估计,目
我们的电力消费结构。本质上,一个国家的电动汽车
前中国全年碳排放在 100 亿 t 左右,2060 年实现碳中
是否干净,主要取决于它的电力结构是否干净。氢能
和意味着我们要在 40 年时间里把净碳排逐渐减少,最
源也是如此。“ 十四五 ” 期间,如果风电、光伏发电
终归零。那么碳中和与碳达峰又是什么关系呢?总的
量没有很迅速地提升,电力需求增长也不降低,清洁
来说,2060 年达到碳中和的目标比 2030 年碳达峰的
能源替代煤炭的难题将依然存在。只有加快可再生能
目标更具约束力。碳达峰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因为可
源发展,使可再生能源比例足够大时,才有可能在满
以把峰值定得很高,之后再往下降就行。但是加上碳
足能源需求的同时,替代煤炭。
中和目标,特别是有时间节点的碳中和目标,碳达峰
碳中和难题在于成本
就不能这么做,因为这会导致峰值后的碳中和成本非
实现碳中和目标要解决的难题,难度在于成本,
常大。所以,为应对气候变化,碳中和更有约束力,
技术进步是为了降低转型成本。
也更有意义。
一是多用市场化手段。如果把电力看成一个系统,
2021 第 47 卷 ·61·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