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5 - 2018-12
P. 75
中外动态
而且性能优异,从而扩大了合成树脂的应用领域。采 等特性。将聚氯乙烯与 ABS 共混,可综合二者的优点,
用共混改性工艺技术对再生塑料实现高性能化、多功 成为在电器外壳、电器元件、汽车仪表板、纺织器材、
能化、精细化,是比较科学实用的新工艺技术。 箱包等方面有广泛用途的新型材料。
聚氯乙烯有许多优良的性能,应用也非常广泛, ABS 可以用作硬质聚氯乙烯的增韧改性剂,加
但也存在明显的缺点,如软化点低、耐热、耐寒性差、 工流动性也明显改善。由于聚氯乙烯与 ABS 之间为
易分解、热稳定性差等。为改进其缺点,出现了一些 中等程度的相容性,所以在共混时应加入相容剂,如
聚氯乙烯的改性品种。 CPE、SAN 等。在 ABS/PVC 共混体系中加入相容剂
(1)再生 PVC 的共混改性 CPE 后,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可显著提高。此外,由
① PVC/CPE 共混改性 于 ABS 含不饱和双键,其热稳定性及抗氧性等较低,
聚氯乙烯与聚乙烯都是用量很大的通用塑料,在 故在配方中除加入热稳剂外,还应添加抗氧剂。
废旧塑料中占有很大比例,而回收废旧塑料时又往往 ABS 与聚氯乙烯共混,还可显著提高 ABS 的阻
难于分拣。CPE 是聚乙烯经氯化后的产物。氯含量为 燃性能。这一特性使 ABS/PVC 共混物适合于制造电
25%~40% 的 CPE 具有弹性体的性质。CPE 可在聚氯 器外壳及元件,可避免添加小分子阻燃剂造成的性能
乙烯与聚乙烯之间起相容剂的作用,可以提高共混物 劣化及助剂析出的缺点。在 PVC/ABS 共混体系中也
性能,对于聚氯乙烯与聚乙烯再生塑料的回收再利用 可以加入适量增塑剂而成为半硬制品,可用于制造汽
很有意义。 车仪表板。
此外还可以在聚氯乙烯硬制品中添加 CPE,主要 ⑤ PVC/TPU 共混改性
是起到增韧改性的作用。通常采用氯含量为 36% 的 聚氯乙烯与热塑性聚氨酯共混改性后,成为一种
CPE 作为聚氯乙烯的增韧改性剂。 新型的热塑性弹性体,又称为聚氨酯橡胶。聚氨酯具
② PVC/MBS 共混改性 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和极好的生物相容性。将 TPU
MBS 是有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 和苯乙烯 (ST) 与聚氯乙烯共混,以 TPU 取代 DOP 等液体增塑剂,
接枝于聚丁二烯 (PB) 或丁苯胶 (SBR) 大分子链上而 制成软质聚氯乙烯医用制品,可避免液体增塑剂的迁
形成的接枝共混物。 移。 在 PVC/TPU 共混体系中,为提高力学性能,可
MBS 树脂与聚氯乙烯有良好的相容性,能显著 添加补强剂。各种补强剂中,白炭黑 ( 二氧化硅 ) 的
地提高聚氯乙烯的冲击强度,又能改善聚氯乙烯的加 补强效果较好。聚氯乙烯的热稳定剂则可选用硬脂酸
工性能,PVC/MBS 共混还有着较好的透明性,因而, 钙等。
MBS 被广泛应用于硬质聚氯乙烯的增韧改性,特别是 TPU 也可以用在聚氯乙烯硬制品中,用做聚氯乙
在透明制品中。 烯的增韧剂,制备 PVC/TPU 共混增韧材料。
③ PVC/EVA 共混改性 (2)不同品种聚氯乙烯的共混
EVA 是乙烯和醋酸乙烯的无规共聚物。聚氯乙烯 聚氯乙烯的共混改性,不仅包括聚氯乙烯与其他
与 EVA 进行共混改性,EVA 可用于硬质聚氯乙烯的 聚合物的共混,也应包括不同品种聚氯乙烯的共混。
增韧改性,也可用于软质聚氯乙烯。硬质 PVC/EVA 高聚合度聚氯乙烯与普通聚氯乙烯共混。高聚合
共混物可用于生产板材和异型材,也可用于生产低发 度聚氯乙烯树脂 (HPVC) 是指聚合度大于 2 000 的聚
泡产品。 氯乙烯树脂。HPVC 可用于制造聚氯乙烯热塑性弹性
将 EVA 用 于 软 质 聚 氯 乙 烯, 可 明 显 改 善 聚 氯 乙 体。但由于聚合度较高, HPVC 的加工成型有一定困难。
烯的耐寒性,这种 PVC/EVA 共混物的脆化温度可达 将 HPVC 与普通聚氯乙烯共混,可以改善 HPVC 的加
到-70℃。此外,软质 PVC/EVA 共混物还具有良好 工流动性。
的手感。软质 PVC/EVA 共混物可用于生产耐寒薄膜、 对于普通聚氯乙烯而言,HPVC 则可以看作是
片材、人造革等,也可用于生产发泡制品。 一种改性剂,可提高普通聚氯乙烯的性能。HPVC
④ PVC/ABS 共混改性 对 增 塑 剂 的 容 纳 量 较 普 通 聚 氯 乙 烯 高, 在 HPVC/
ABS 为丙烯腈一丁二烯一苯乙烯共聚物,具有冲 PVC 共混体系中,可以添加较多的增塑剂,提高制
击性能较高、易于成型加工、手感良好以及易于电镀 品的耐寒性和弹性。在这里 HPVC 起到了类似丁腈
年
2018 第 44 卷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