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3 - 《橡塑技术与装备》2022年10期
P. 53
综述与专论 袁大辉 等·可降解塑料现状及前景展望
国外 PCL 生产企业主要有柏斯托、巴斯夫、大 性和抗冲击性。此外 PBAT 能够被微生物降解为 CO 2
赛璐、陶氏化学及美国 Union carbide corporatio 和 H 2 O,是优良的生物降解材料。
n(UCC) 公司等。柏斯托公司是最大的 ε- 己内酯生产 国内 PBAT 技术研究的领先机构主要有中科院理
企业,总生产能力 40~60 kt/a。目前全球聚己内酯的 化技术研究所、中科院化学研究所、清华大学、新疆
产能约为 52 kt/a,主要分布在欧美日等国。国内 PCL 蓝山屯河聚酯有限公司等。
产业尚属于起步阶段,产品主要依赖进口,主要进口 国外开发的全生物降解脂肪族聚酯合成技术生物
商为瑞典 Perstorp 公司、美国苏威公司和日本大赛璐 安全性低,针对该技术痛点,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株式会社。 自主研发出了成本低、力学性能及生物安全性能双高
1.2.2 二氧化碳聚合物 ( PPC) 的全生物降解聚酯 PBAT,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二氧化碳聚合物 ( PPC) 是一种无毒、透明的全降 的 PBAT 生产工艺包及成套生产与专利技术,已授权
解塑料。外观与聚乙烯塑料相似,弹性良好,可在土 杭州鑫富药业等相关企业进行生产,产品性能优良,
壤中短时间完全降解,并直接被植物吸收利用。二氧 可替代通用不易降解型塑料制品,从而缓解塑料废弃
化碳聚合物的原料可以来自空气中的 CO 2 ,将有利于 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缓解温室效应。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通过不断地技术整合、工艺设
内蒙古蒙西集团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分别 计与结构优化,也已拥有了稳定的 PBAT 合成工艺技
建成了年产 3 kt 的二氧化碳 / 环氧丙烷共聚物装置, 术,且通过了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与全国农业技术
主要产品为 PPC。PPC 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 35 ℃, 推广中心组织的完全生物降解农膜农田试验。
产品为不结晶的聚合物,是消耗 CO 2 的绿色环保工程。 与 PBS 相比较,PBAT 在机械性能、生产成本及
河南天冠集团已经建成中试规模的二氧化碳共聚物生 生产原材料易得性等方面优势明显,是更加适合于农
产线。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发的二氧化 膜领域的生物可降解塑料,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应用
碳基生物降解塑料技术,目前产能为 50 kt/a。吉林博 最多的非生物基降解塑料,发展潜力巨大。国内已逐
大东方新材料有限公司于 2018 年在吉林化学工业循环 渐在新疆及云南等地开展降解塑料农膜的试验工作。
经济示范园区启动 300 kt/a 的工业化项目,采用该二 1.2.5 聚乙醇酸 (PGA)
氧化碳基降解塑料制备的农膜,农田试验效果优良 [4] 。 与上述几种可降解塑料相比,聚乙醇酸(PGA)
1.2.3 聚乙烯醇 ( PVA) 的产业成熟度最低。PGA 的生产工艺有一步法(直接
聚乙烯醇(PVA) 是一种高阻隔性可降解的高分 缩聚法)和两步法(开环聚合法)两种。所采用的原
子材料,可完全降解为 CO 2 和 H 2 O,是名符其实的绿 料乙醇酸甲酯可由煤制乙二醇工艺路线前段生成的草
色环保材料。采用 PVA 制成的薄膜透明度高,透光率 酸二甲酯不完全加氢获取,总体原料供应充足,成本
高达 90% 以上,且柔软无静电,表面无需任何处理就 较低,未来前景看好。但目前草酸二甲酯不完全加氢
可印刷出牢固鲜明的图案。 技术及制备高纯度乙交酯的技术门槛较高 [7] ,国内仅
国外主要的 PVA 生产厂商有日本可乐丽株式会社 少数几家企业掌握该技术,同时产品收率也有待提高。
和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等,中国 PVA 生产企业 另外,该工艺需要严格控温,物料的高黏性极易造成
主要有:皖维高新、中国石化、内蒙双欣及宁夏大地等。 堵塞,致使相关设备的开发面临很大挑战。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 PVA 行业逐渐向技术领先、 受技术壁垒高与市场规模小等不利因素影响,前
产业链完整、研发优势突出、市场容量大、低成本及 些年国内 PGA 产业化停滞不前。在 “ 十四五 ” 新政下,
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不断集中,竞争力弱的企业陆 PGA 作为一种全生物降解塑料,需求将进入快速增长
续退出行业。 期,产业化发展也蓄势待发。为加快推动 PGA 产品的
1.2.4 聚己二酸丁二醇酯 / 对苯二甲酸 研发与应用,降本增效,拓展市场应用领域,中石化、
丁二醇酯(PBAT) 国家能源集团、神华榆林能源化工及上海浦景化工等
甲酸丁二醇酯(PBAT)是脂肪族和芳香族的共 企业,开展强强合作,整合优化资源,共同加快推动
聚物,兼具脂肪族聚酯的优异降解性能与芳香族聚酯 了产业化进程,为我国可降解塑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的良好力学性能,同时也展现出优异的延展性、耐热 做出了贡献。相信,在中石化和国家能源集团两大巨
年
2022 第 48 卷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