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橡塑技术与装备》2021年18期(下半月塑料)
P. 41
车用制品技术与应用 李浩·汽车配件类用交联型聚硅氧烷的制备研究
(2)实验搅拌转速快,剪切力大,反应时间短, 乳液呈现黏糊透明胶体溶液。按照实验配方加引发剂,
转速为 270r/min 放入四口烧瓶,用搅拌器搅拌,转速 270 r/min 。常
(3)反应时间为 24 h。 温反应 24 h,取适量所得溶液于铂锡纸中,用真空干
1.3.2 实验配方 燥箱直接烘干或者用丙酮破乳后烘干,将烘干的固体
(1)组分 A 分子两端均用硅烷醇基封端的二甲基 用旋片真空泵分散成粉末。同时将所得乳液用粒径分
聚硅氧烷 :一个分子内具有≤ 30 个硅原子。 析仪器测量粒径大小,观察分散效果。最后将所得粉
(2)组分 B 分子两端均用三甲基硅烷氧基封端的 末用体视显微镜观察,并用红外光谱仪器对粉末样品
甲基氢聚硅氧烷 :一个分子内具有至少两个与硅键合 进行测试。
的氢原子 ;其用量使得在这一组分内包含的与硅键合 1.4 硅橡胶粉末的性能测试
的氢原子的摩尔数等于或低于组分 (A) 内的硅烷醇基 1.4.1 粒径测试
的摩尔数的 80%。 用粒径分析仪器,型号 MASTERSIZER 2000,
(3)组分 C 偶联剂 (KH-560) :其用量使得这 对乳液粒径进行分析。
一组分内包含的与硅键合的烷氧基的摩尔数等于或大 1.4.2 体式显微镜观察
于从组分 (A) 中的硅烷醇基的摩尔数减去组分 (B) 中 用体视显微镜(型号尼康 SMZ1500)对粉末样品
的与硅键合的氢原子的摩尔数之后剩下的硅烷醇基的 进行观察并记录。
40%。 1.4.3 红外光谱测试
(4)组分 D 催化剂 ( 乙酸乙锡 / 辛酸亚锡 ): 0.01~5 用红外光谱仪器(FTIR-650 型)对粉末样品进
重量份 /100 重量份 A~C。 行测试。
(5)组分 E 乳化剂 : 2~4 重量份 /100 重量份
A~C。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6)组分 F 水: 50%~70% A~C 重量份。 2.1 高含氢硅油量含量变化对交联反应的影
1.3.3 实验过程 响
称取 A 组分,B,C,D,E 依次加入烧杯中,用 高含氢硅油量含量变化对交联反应的影响见表 3、
剪切机剪切 5 min,转速 4 000 r/min,观察转相过程, 图 1 所示。
分批次加入去离子水适量,观察转相情况。转相时,
表 3 高含氢硅油量含量变化对交联反应的影响
组分日期 2.04 2.7 2.11 2.17 2.17(1)
硅烷醇基封端聚甲基 43.4 43.35 43.2 43.4 43.7
硅氧烷 /g
甲基氢聚硅氧烷 /g 4.6 7.01 10.0 11.0 12.0
偶联 KH-560/g 2.3 2.49 2.3 6.0 5.0
乳化剂 AEO-9/g 3.6 5.23 4.0 4.04 4.13
生成的乳液比较稳 生成的乳液稳定,产 生成的乳液稳定,产
生成的乳液较稀,产物 生成的乳液稳定,产物
实验现象 定,产物烘干后结块,物烘干后结块,弹性 物烘干后轻微结块,
烘干结块,且弹性很好。 烘干后结块,弹性差
弹性较好。 较好。 弹性差。
组分日期 2.19 2.27 12.14 2.15(1) 2.15(2)
硅烷醇基封端聚甲基 43.11 43.14 43.4 43.35 43.57
硅氧烷 /g
甲基氢聚硅氧烷 /g 13.0 14.00 15.04 17.6 20.15
偶联 KH-560/g 3.3 0 2.34 2.3 2.54
乳化剂 AEO-9/g 4.06 4.03 4.24 3.98 4.25
反应过程中析出固体小 反应过程中析出固体 反应过程中析出固体 反应过程中析出固体 反应过程中析出固体小
颗粒,析出颗粒时间为 7 小颗粒,析出颗粒时 小颗粒,析出颗粒时 小颗粒,析出颗粒时 颗粒,析出颗粒时间为
实验现象
h 左右 , 乳液烘干部分结 间为 5 h 左右,乳液 间为 3 h 左右,乳液 间为 2 h 左右,乳液 1 h 左右,乳液烘干直
块 烘干直接成粉 烘干直接成粉 烘干直接成粉 接成粉末
2.1.1 部分样品的体视显微镜图 2.1.2 样品的粒径分布图
部分样品的体视显微镜图见图 1~ 图 9。 随着高含氢聚硅氧烷含量的增加,反应过程中析
2021 第 47 卷 ·21·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