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橡塑技术与装备》2021年12期(6期下半月 塑料)
P. 24
橡塑技术与装备(塑料) CHINA RUBBER/PLASTICS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PLASTICS)
(接上期) 下方主流道直径应适当加大 0.2~0.5mm。但不宜过大,
否则将引起涡流及气泡。
9.4.2 浇注系统的结构设计
9.4.2.1 主流道设计
主流道是指在压注模本体内,从加料室与压注模
接触的部位起到分流道起端为止的那段流道。压注时,
熔料首先由此进入压注模,主流道的形状、大小首先
图 254 流道贯穿式
影响到塑料流动速度及填充时间。
主流道一般取圆形截面,尽量设在压注模中心线 (4)分流锥流道式 图 255 所示即为这种流道的结
上。浇口截面应适当,过小导致热量及压力损失过大; 构形式。当塑件较大或型腔分布远离压注模中心或浇
过大会导致压力减弱,产生涡旋、气孔,并浪费塑料。 注系统过长时,可采用这种分流锥流道式的结构形式,
主流道形式应按压注模结构决定,其数量及位置则按 因为它可以缩短浇注系统长度,减少阻力及节省塑料。
塑件大小、形状及型腔数量而定,一般取一个。当用
两个主流道时,其间距则不应过大,一般不应大于
120~140 mm。常用主流道有以下几种结构形式。
图 255 分流锥流道式
分流锥的形状及尺寸由塑件尺寸及型腔分布而
定。型腔沿圆周分布时分流锥可采用圆锥形 ;当型腔
按两排并列时,则分流锥可做成矩形。圆锥直径及锥
角大小按型腔和主流道中心间距而定,间距大则应增
大直径或锥角。
图 252 自动带出凝料的主流道 流道间隙一般取 1~1.5 mm,按型腔数量和通过
塑料的质量而定。流道可以沿分流锥整个圆周分布,
(1)自动带出凝料的主流道图 252 所示即为这种
也可以在分流锥上单独开槽,其结构需根据具体情况
结构形式。常用于多型腔压注模,开模时自动带出凝
而定。
料的主流道。
(5)反料槽流道式 图 256 所示即为这种流道的结
(2)直接流道式 图 253 所示即为这种流道的结构
构形式,其特点是设置有反料槽结构的主流道,其作
形式。其特点是主流道与塑件直接相连,所以称为直
用为有利于塑料集中流动,也可贮存冷料,它的尺寸
接流道,流程短,成型压力小,一般为圆形截面,对
大小按塑件大小而定。图 253(a)、(b) 所示为上挤式压
垂直分型面的也常用短形截面。
注模常用的结构 ;图 256(c)、(d) 所示为下挤式压注模
常用的结构。
9.4.2.2 分流道设计
主流道与浇口之间的这段流道称为分流道,它的
作用是提高熔料流速,使之平稳地向型腔转换方向。
图 253 直接流道式 (1)分流道的设计特点
a. 分流道长度应在保证型腔合理布局,并有足够
(3)流道贯穿式 图 254 所示即为这种流道的结构
强度和去除浇口方便的前提下尽量取短。流道过长,
形式。其特点是主流道贯穿几块模板。其结构可以防
则使塑料流动阻力大,压力损失大,塑料易过早硬化,
止上下主流道中小偏移而不易取出主流道的问题,故
并使压注模外形及凝料增大,不利于填充型腔。一般
·2· 第 47 卷 第 1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