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橡塑智造与节能环保》2019年3期
P. 47
技术与装备
T echnology & equipment
对于表3的交联纳米复合材料,图4表示出在Cole- 关系,及剪切损耗模量G "对剪切储存模量G'的依存
Cole图中,储存剪切模量G'对应变振幅(a)的依存 关系。
图4 表示交联纳米复合材料的储存模量G'与应变幅度(a),耗损模量G "(1HZ)与储存剪切模量G'的关系(b)
图 4a中的曲线图表明,较大量的CO导致了G '值 着两种机制。在填料含量一定的情况下,模量呈更为
增大。图4b表明,对于给定的G ',OC含量在0.5~4.5 陡峭的线性增加规律。而机械逾渗阈值(4c)被确定
份的纳米复合材料,G "值看起来非常接近。当OC含量 为机制发生变化时的填料含量。填料一旦高于逾渗阈
至少为8份时,则可以观察到G "增加十分明显。而值 值对补强就更有效,因为填料粒子间的距离减小,出
得注意的是, 图 4a中,当应变幅度约为55时,OC含 现了一种连续网络。
量低的纳米复合材料曲线与OC含量较高的纳米复合材 在以前的论文中,曾用Huber-Vilgis因来估计作
料的曲线相交叉。可以观察到,亲脂性铵阳离子起着 为IR基质中唯一填料的纳米填料的逾渗阈值。当与
增塑作用,且降低了基质的模量。考察到TEM和动态 CNT作为纳米填料时,计算出这样的阈值大约为7份。
力学分析获得的结果(分别如图3和图4所示),可以 Huber-Vilgis图也被应用于含60份CB和不同量的纳米复
说白炭黑和OC能够形成一种混合网络,在OC临界阈 合材料。模量增加与CNT含量相关性的图如5a所示。
值之上,所谓的“填料网络化”现象有明显的增强。 而令人意外的是,从中可以观察到有一处中断。
2.3 机械补强-实验数据的详细阐述 按CNT的含量,即两条直线交点处的含量,估算出的
而上述提到的纳米复合材料要么基于SP2碳同素 假逾渗阈值约为3份。
异形体(如CB和CNT),要么基于无机氧化物/氢氧 Huber-Vilgis图也被应用于以OC作为唯一填料的
化物(如白炭黑、陶土),它们表现出了一些共同特 IR纳米复合材料,据此推算出逾渗阈值约为6份,图5b
征。纳米结构填料与纳米填料能够形成混合填料体系 表示出含70份白炭黑和不同量OC的纳米复合材料。对
和混合填料网络。此外,纳米填料和纳米结构填料表 于这些纳米复合材料,同样可以观察到有一处中断,
现出对机械补强的协同效应,基于动态机械剪切模量 可以估计出假逾渗阈值约为7.4份。
值来评估。模量增大显然取决于纳米填料的含量,对 这些研究发现突出强调了上述评论:就类似的纳
这种依存关系可以假设不同的机制。因而,为更好地 米结构填料(即CNT与 CB,OC与白炭黑)而言,纳米
解释这种现象,值得详细解释一下图2和图4所示的数 填料能够建立起影响机械补强的连续混合网络。鉴于
据。 模量增加取决于纳米填料含量的不同机制,而机械补
众所周知,嵌入软弹性基质的刚性粒子会增大 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纳米填料含量决定的。但值得注
材料的刚度。从现已发表的论文中提出了几个模型, 意的是,在含CNT-CB混合体系的纳米复合材料中,
旨在分析刚度对填料含量的依存关系。Huber和Vilgis CNT逾渗阈值出现了于含量更低之处。
通过在对数图中绘出相对于纯基质模量的模量增加值 2.4 机械增强的合理化
(∆E/E0)与填料体积分数的关系,识别出至少存在 力学研究和结构研究均指出纳米填料和纳米结构
China Rubber/Plastics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9.03 19